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构图法则大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此片文章整理于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当中难免有重复介绍,望读者见谅。

1


   

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

托马斯在公共号(thomaskksj)以及微博(@Thomas看看世界),询问了大家常用的构图技巧,从300多份回答中,各种技巧名称按提及次数排列如下:


三分法(井字构图、黄金分割)

居中构图(对称)

引导线(延长线、汇聚线)

对角线(X线构图)

画框

减法原则

对比构图

平衡法则(和谐)

层次构图(前中后景)

三角形构图

透视(比例)

重复

。。。


三分法毫无压力的占据了答案的80%以上,其次各种摄影书籍中常常提及的引导线、画框、减法等等也多次出现。


只有几个回答很有意思:


“构图技巧有好多,斜线,井字,对比,三角等,但我觉得拍之前脑子里先预想一下最终的效果最重要。而不是到了现场拿起相机直接各种拍。”


“构图技巧最重要的那条是,并且始终是,去掉画面中与主题无关的因素”


“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蛮好:突出重点。反复在取景器中转换构图直到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最突出就是不错的构图。”


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大部分人都早已知道却选择忽视的地步:


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就是先思考并确认照片的主体,或者是要表达的主题。


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凭感觉,碰运气,或者简单的套上各种条条框框的构图技巧来构图。


“感觉可以”


“好像很美”


“似乎符合黄金分割,不错!”


。。。


托马斯自己也常常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按下了快门,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要突出的主体是什么,能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最后想得到的效果是什么。


(如果你融会贯通一下,甚至可以发现另外一个惊人的事实:大多数人后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不会Lightroom、PS、美图秀秀,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最后要调成什么样子!


明白的摄影构图的核心原则,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流传很广,但并不严谨的说法。


错误说法1:摄影是一个做减法的艺术。


修正: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突出的主体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会干扰主体、不符合主题的元素,我们要把他们从画面中减掉。能衬托主体、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我们反而要把他们加到画面之中。


错误说法2:,而是要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处。


修正:到底使用哪种几何构图形式,关键还是看我们的主体和主题。三分构图法(井字构图、黄金分割构图)适用于比较自然、轻松的场景。,适用于主体过大、严肃庄重、天然对称等场景。


重要的事情再强调一次: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


   

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

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照片中该加上什么,该减去什么:


有助于突出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我们可以加到画面中。


和主体、主题无关,甚至会干扰到他们的,我们要从画面中减去。


同样一个场景,我们只要变换一下主体或者主题,我们在构图上也需要做出改变。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




如果我们的主体是雪山,主题是想表达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的雄壮威严。那么上一幅图无疑构图元素取得太多了,前景的草地不仅没有衬托出雪山的壮丽,反而占据了大量构图空间,让雪山显得很小。


因此需要做减法,减去无关的前景草地和中景云海,把构图改成下面这样。




那么要不要继续做减法,人也不要了,只给雪山一个特写呢?


像下图这样,雪山占据了画面的更多空间,但反而觉得没有上图壮阔了。这是因为我们把能和雪山呼应的,衬托出雪山宏大的人物也给减掉了。



所以摄影中的减法,并不是简单的把除了主体外的东西都统统去掉。我们只需要去掉不能衬托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而和主体、主题相关的元素,我们要保留在画面中,决不能简单的减去。


上面的构图,我的主题是想突出世界第三高峰的雄壮,所以需要做减法。


但是如果我改变一下主题,照片的主题是想表达当时的宏伟风光。那么我不仅不需要做减法,反而需要做加法,用全景构图的方式,把更多的元素给加进来。


下面的构图中,雪山显得更小了,但是不要紧。因为我不是想突出雪山的宏伟,而是需要表现整个日落场景的壮阔。所以草地、人、雪山、云海以及太阳,我都不放过,全部放进了构图中。


同样要注意的是,加法也不是毫无规则,什么都可以加进来的。只有能表达自然壮美的元素,比如云海、夕阳等等我才能加上去。如果有特别破坏气氛的元素,比如电线杆、发射塔等等,我们是决不能把它们给取进画面的。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还能总结出一个道理。


没有最好的构图,只有最适合你的主体和主题的构图。


同一个场景,你想突出的主体,或者表达的主题不一样,那么构图也应该相应调整。



3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多年来,在对数千名纽约摄影学院学员的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所谓的构图法则,只能使学生困惑不解。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规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    

-  《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甚至“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这句话,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什么时候该用三分法,什么时候该用居中法,什么时候又需要另辟蹊径。


比如三分法(把物体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处,而不是正中间)是大家最熟悉的构图技巧。三分法最好用的原因是主体放正中间会比较严肃死板,主体放在过于靠边的位置又不容易让画面平衡,而三分之一附近的位置一般恰到好处。




三分法是为主体服务的,它可以让主体不太死板的同时保证画面的平衡。理解了这点,你也许可以想象到有的情况,三分法是反而不如居中对称构图的。


第一种情况是主体和主题本来就比较严肃、正经,比如教堂、皇宫、会议,那么中心对称的构图方法就更加适合了。(你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旅行人像大部分不会把人物放中间,而证件照、职业照却几乎把人放在正中?)



第二种情况,是主体本身比较大,即使放在三分之一的位置也会让画面失去平衡。



主体占据大片画面,又没有其他物体来平衡画面,就只能把主体放在中间附近的位置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主体天然对称,比如倒影。这时用对称构图来表达也是更加合适。




不光是三分法和居中对称,引导线、框构图、层次构图等等,都是为了主体和主题服务的。抓住主体和主题这个中心,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理解和应用各种构图技法。



理解了无论哪种构图法则,都是为了主体和主题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主体的特点,分析出哪种构图法则更加适合,甚至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总结


1. 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凭感觉,碰运气,或者简单的套上各种条条框框的构图技巧来构图。


2. 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突出的主体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会干扰主体、不符合主题的元素,我们要把他们从画面中减掉。能衬托主体、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我们反而要把他们加到画面之中。


3.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甚至“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这句话,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抓住照片的主体和主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你会发现摄影构图真的很简单!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摄影的构图主要源于前人对优秀摄影作品的总结,

其实就只有3种主流的构图原理:

(1)利用线条构图;

(2)利用形状构图;

(3)利用画面平衡构图;其他。

  利用线条构图  

利用线条基本上是最常见的构图方法了,垂直线能强调出被摄体的高度,水平线则会强调出它的广度。此外,在观看任何一幅照片时,我们常会自动地构成一根中轴线,即直接通过画面中心的水平线和垂直线。

1 水平线构图

在使用这种构图方法时,拍摄者通过将水平线安排在画面中的不同的位置,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居中水平线,如果是将水平线居中放置,能够给人以平衡、稳定之感

下移水平线,如果是将水平线下移,能够强化天空的高远;

上移水平线,而如果是将水平线上移,则可以展现出大地或湖泊海洋的广阔。

多条水平线,多次重复可以表示强调。

2 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就是利用画面中垂直于上下画框的直线线条元素构建画面的构图方法。垂直线构图一般具有高耸、挺拔、庄严、有力等特点。在平时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树木、柱子、栏杆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垂直线构图元素。而在拍摄人像时,选择垂直线条作为背景,则能够对人物的身体形态起到很强的修饰作用。

单条垂直线,单条斜线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多条垂直线,而多条斜线就可以表现万木争荣的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有一种肃穆庄严感。

3 斜线构图

斜线构图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

单条斜线,斜线构图除了能表现运动、倾斜、动荡、失衡之外,还能通过画面里的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对角线,斜线倾斜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对角线,使画面延伸性达到最大,反而会变得不再失衡,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吧。

交叉线,就是两条不重合的斜线,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十字线,是一种特殊的交叉线,就有交叉线的所有特征,同时更端庄一些。

4 S线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几何图形构图  

几何形状也就只是闭合的线条。格鲁伊特认为:“画面中突出的线条像照明和透视一样,是重要的构图成分。有时,只要有一二根线条的走向有所变化,整个照片构图所表达的意图就变了。画面中的线条可以相连或分开。一条直线显得静止或死板,而折线或曲线就给人一种活泼和富有生气的印象。当几条线条会聚的时候,就形成了角度,或者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线条不必总是在被摄体上直接显现出来。相反,有时往往会因照片中含有把几个物体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中的线条,反而更富有感染力。

1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也称金字塔式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同时它从画面的视觉效果上,还可以带给观众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内在重量印象。,拍人像四平八稳,拍建筑有一种耸入云霄的感觉。

高三角形,能给人一种向上、向前的动感。

低三角形,稳如泰山,给人以肃穆、安定之感。

多个三角,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极大的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2 矩形构图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矩形,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会有一种人工化的和谐感,有的时候我们将画面裁剪成正方形会具有同样的效果。

3 圆形构图

圆形和隆起的曲线都可以象征着大海般流畅的运动,象征着优雅,成长和和谐。

常规圆形,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半圆结构,通常被我们运用于拍摄恬静舒缓的风光作品中,可以带来优美、柔和的感觉,因为用半圆圈起来画面所以还可以起到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

椭圆形结构,椭圆形构图容易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要特别强调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者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辐射构图,同样是圆形,却因为不是工整的边缘,改成了辐射状,极大提高了冲击力。辐射式构图是指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向四周扩散辐射的构图方法。这种构图方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尔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

辐射式构图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现场又比较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效果。

4 L形构图构图

L型构图能让画面有张力,使画面有视力延伸。L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因为L形构图占据画面的两边和一角,使中间透空,视野开阔,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使画面活泼多变。


5 框景构图构图

又称框架式构图,是指利用画面中景物的框架结构来包裹主体的构图方法。框景构图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效果,利用这一点可以将所要重点表现的景物突出呈现在画面之中。

规则形状的框架,在使用框景构图时,拍摄者可以采用门、窗等具有明显框架结构的景物作为前景,然后将被摄主体放置于前景所构成的框架内。

不规则形状的框架,采用不同形状的前景框架,使所拍摄出来的照片具有一种别样的形式美。

  利用画面平衡构图  

如果一张照片是有重量的,那画面中四个角某一个地方太过杂乱无章就会显得失衡,通常物体越大,离着镜头越近,越靠下显得越重。我们可以将物体放中间来大大画面平衡的目的,也可以在画面的其他地方加入其他的物体来是照片达成类似天平一样的动态平衡。

1 重要构图

,这样能加突出主体。,可以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心。这种构图常用在表现人像、花卉、建筑局部特写的拍摄中。缺点就是图片会有些僵硬,乏味。

2 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是一种利用景物的对称关系构建画面的构图方法。采用对称式构图拍摄的照片,往往具有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而在使用对称式构图时,拍摄者既可以拍摄那些本身即具有对称结构的景物,还可以借助于玻璃、水面等物体的反光、倒影来实现对称效果。



3 前后呼应构图

利用主题与背景的呼应能更好的突出主题,可以将照片拍的更有趣味性。

4 留白构图

顾名思义,就是大面积留白的构图方式,在日系小清新中最为常见,当然这么做的重点就是预留出来的空间你想交待什么?漫无目的的预留只会让画面变得杂乱无章。

其它构图方法

1 散点构图

通常就是重复构图,通过相似物体的不断重复,来突出重点。也可以是在重复的过程中有一个物体格外醒目与众不同。


2 引导构图

利用线条引导观者的目光,使之汇聚到画面的焦点。引导线不一定是具体的线,但凡有方向的、连续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引导线。现实中,道路、河流、颜色、阴影甚至人的目光都可以当做引导线使用。


请点击这儿关注我们

1. 最常用: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又被称为井字构图、九宫格构图,是知名度和出场率都很高,适用范围也相当广的一种构图法。

想象一下,用横竖各两条直线“井”字排布,把画面分为九等分。分布在这四条直线上的物体,关注度会比较高;而四条的四个交叉点,关注度是最高的。

如果画面中存在一个主体,最好把它放在四个交叉点上;如果主体的画面比例很大,也要尽量放在四条直线上。

如果画面存在地平线、水平面时,也应该尽量把它放在两条横向直线上,。

啊这种构图法堪称是基础中的基础,学构图必先学三分法;它又是如此“万金油”,适用范围极广,适用于绝大多数拍摄场合。

毕竟,无论是什么拍摄题材,都希望能够快速、有效地吸引观众注意力;而三分法构图,完美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由于三分法实在是过于好用,不少手机、相机都会自带三分法参考线,在取景构图时方便你把主体往三分线、交点上靠:

手机自带的三分法构图参考线

既然三分法适用范围那么广,人气那么高,是不是用起来就百无禁忌了呢?也不尽然

使用三分法时要注意兼顾画面平衡,尤其是当画面比较空,除了主体以外没什么其它景物的时候。

如果主体比例较小,“重量感”不强,对画面整体的平衡性影响不大,用三分法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但如果主体比例较大,画面的失衡感会十分强烈让人看着有些别扭:

强行套三分法,画面失衡感显著

在这种“画面空,主体大”的情况下,为了画面整体的平衡性,。

此外,即使主体比例不是很大,当画面比较空,主体又按照三分法原则排布时,容易出现“另一端无聊空虚”的现象。

所以,如果有条件,应当尽量在主体对侧的视觉兴趣点、线上安排陪体,使画面更显平衡和丰富。

如上图,将太阳和船分别安排在两个对位视觉兴趣点上,画面平衡而又富有趣味性。

说完了适用范围最广,出场率最高的三分法构图,我们接下来说说适用范围没那么广,但出场率也很高的中心构图。


2. 最稳妥:中心构图

除了“三分法”的四个视觉交叉点以外,画面的中心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视觉落脚点,甚至可以说是视线的第一落脚点。

如果想强调主体,把它放在画面中心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白花虽小,却是不折不扣的主体

和三分法比起来,中心构图的画面可能会缺乏变化,略显呆板,不够好看;但是,它却不会出什么错,堪称最稳妥的构图法。

在新闻纪实、体育竞技等以记录为主,而不太要求美感的特殊题材中,中心构图更是上上之选,它不仅能让主体足够突出,还能提高抓拍成功率,更便于抓怕“决定性瞬间”:

此外,中心构图具有最佳的画面平衡性,有“稳定”的感觉,十分适合拍摄建筑、静物等题材;尤其是当主体比例大而缺乏其他景物时,如果不采用中心构图,失衡感会很强。

同时,中心构图也最适合表现物体的对称性,常与对称构图联合使用——将物体的对称中心放在画面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画框是长方形,若是缺乏陪衬景物,长边两侧很可能会比较无聊,甚至是多余。

而中心构图的稳定性,使画面更缺乏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缺点。上图就是个好例子。

要处理这一问题其实也不难,裁剪成方画幅吧。方画幅和中心构图、对称构图真可以说得上是天造地设的黄金搭档。


在上一段中,我好像提到了“对称构图”吧?那接下来就讲讲对称构图好啦!


3. 最美丽:对称构图

或许由于人体本身是对称的,对称总是让人看着比较顺眼、舒服,自然也比较美。而对称构图能最大限度地强调画面的对称之美。

对称构图常与中心构图联合使用,将对称轴放在对称中心上,使整个画面形成对称,最大限度发挥对称的美感。

对称构图+中心构图法的效果显著,但限制也同样十分巨大:景物本身得具有对称性,比如说,平静水面的倒影:

而在大自然中,除了平静水面的倒影,拥有高度对称性的景物不是太好找,所以对称构图更多地被用于建筑摄影当中。

对称之美,更多地体现在人工造物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物体的对称性不一定是天生的,明显的,一眼就能发现的:

在大空间尺度上不对称的物体,在小空间尺度中可能形成对称;在某视角下不对称的物体,换个角度以后可能也会形成对称。

多观察,多寻找特殊角度;尝试放大,用取景框裁剪多余的干扰景物,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是否需要苛求完美的对称,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完全对称的画面固然美,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也缺乏变化。

而“大对称小不对称”,即主体对称而陪体或背景细微处不对称的画面,其实也挺不错,具有对称之美,同时又不乏变化。

如下图,道路使画面具有“大对称”,而背景天空的云和右侧的逆光又形成了“小不对称”,使画面在对称的同时又不至于太僵硬呆板;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对称”并不一定是指对称面两侧的景物必须完全一致。

相同类型,在空间上相互呼应的景物,也能展示出对称的美感和趣味性:

说完了最具美感的对称构图,接下来该说说最动感的对角线构图了。


4. 最动感: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又叫斜线构图,是一种将主体沿画面对角线方向排布,或呈现出延伸趋势的构图法,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第一,对角线是倾斜的,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

翅膀沿对角线展布的老鹰,仿佛正掠过你面前

第二,对角线是画框中最长的直线,沿对角线展布主体,使主体自然地填充整个画面,画面舒展而饱满,视觉效果更好。

这两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风光、运动等题材中,但同样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上:

背景简洁的竖幅大头照或半身特写,很适合使用对角线构图,略微倾斜的主体会给人一种活泼灵动的感觉;

小清新人像常见的“歪歪流”

而在全身照或大半身照中运用对角线构图,则会造成一种“腿好长”的心理感受,无形中增加了被摄者的身高。

但如果背景不够干净,尤其是存在强烈而明显的水平线(如地面、水面)或竖直线(如墙壁,柱子)时,强行倾斜画面会适得其反。

我们来看个正反例子对比吧。

左图的背景简洁,不含具有竖直标尺作用的景物,倾斜感不强;而右图则会让人想吐槽,“姑娘,楼都歪了你还笑?”


5. 最文艺:框架式构图

人类有种特别的心理,那就是“你越挡着我就越想看”。正是这种夹杂着好奇心+逆反的心理特性,让框架式构图大放异彩。

框架式构图,指利用前景物体形成框架产生遮挡感,使人更注意框内景象的构图方法。

前景景物需要与主体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如颜色、明暗、清晰-模糊对比等,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框架”,从而绕过前景聚焦主体。

模糊掉前景,让观众注意力聚焦背景主体

框架的画面比例也很重要。框架太小,没有框架感;框架太大,会喧宾夺主。

举个例子吧,都是“树枝-蓝天”的题材,在下图 A 中,树枝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你可以理解为“以树枝为前景突出蓝天”的框架式构图;

而下图 B,树枝已经占了大半个画面,与其说是框架式构图,不如说是“以蓝天为背景的树枝特写”。

选择构成框架的物体时还需注意,不要选择太抢眼的物体,以免过于分散主体注意力。

比如说,,那个形状莫名的雕像轮廓就过于抢眼,极大分散了背景的注意力。

你看到这图,并可能并不会把目光越过框架,去欣赏后边的风景,而会去琢磨“这是个什么东西呢?”

当然,除了突出主体这种常规用法之外,框架式构图更重要的用法是,让照片变得更文艺、更与众不同,更有逼格。

比如说,换个新奇的角度看世界,一下子就让普普通通的风景变得别具一格。


注意,如果构成框架的景物不太好看,你应该把它模糊化处理,就像上图这样;

而如果构框景物很美,你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其画面比例,并保持其清晰,在突出主体的同时让你的画面更具视觉美感。


6. 最可控:引导线构图

当画面中出现清晰的线条时,十分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经验的摄影师会在构图时利用这一点,对观众的视线加以引导。

这种对视线的引导,可以是平面的,诱导观众视线从画面的一个角,蜿蜒引导向另一个角,“走”过画面更多的部分;

这种引导也可以用于创造、增强纵深感,将观众的视线从前景处“吸”向画面纵深处。

可以通过使用多组引导线,或使用汇聚线,来强化这种“吸睛”效果。

小路在透视作用下形成了汇聚线,吸睛十足

引导线不一定是具体的有型的线,但凡是有明显方向或延伸趋势的物体,都可以称为引导线。如人的目光,大片延伸的相同颜色和阴影等。

不需实体,阴影也可以构成引导线

多个同类物体的连线,也可以构成引导线。


总而言之,之所以叫这些有形无形的线条“引导线”,就是因为它们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引导观众的视线;至于怎么引导,要达到什么效果,那就取决于你的想法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