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嘉德香港】大隐于市成艺术大境:「与大师对话」之现代主义领航者林风眠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十世纪中国发端于百废待举,在东西文化交流碰撞中,面临种种挑战、困惑与开拓,肩负历史责任的艺术家们,在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感召下,勤工俭学,留洋求艺,旨为中国艺术现代化寻求中西合璧的可能性,希望摆脱旧的审美桎梏,提倡新的艺术主张,孕育符合时代的人文思想,从而实现救国富强。当历史敲过二十一世纪的钟响,回望这条曲折的「艺术救国」之路,林风眠无疑是其中奔走在最前,眺望至最远,影响最深广的艺术大师。




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的林风眠

 

中国现代艺术之父:

「调和中西」的开拓旗帜

1925年,林风眠立「调和中西」为宗旨,创办杭州国立艺专,以开明前瞻的理念影响一代学子,致使该校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进程中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孕育出如赵无极、、吴冠中、席德进等无数重要的艺术家。追溯他一生的最大贡献,便是将中西艺术结合的切入点放在精神范畴,寻求互补,以东方固有文化为根本,在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强调独立意志、结构及色彩的运用及对科学探讨的同时,把握中国文化的本质与精神层次。透过水墨与色彩的交织,将抒情的意境与理智的构图熔于一炉,开闢出一条康庄大道,被世人誉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


赵无极与老师林风眠和朋友在杭州自家的花园

 

次中国嘉德香港春拍汇集了艺术家「风景」、「仕女」及「禽鸟」三大经典题材之三件代表作,完整呈现其艺术风格全貌,多维度勾勒一代艺术大师创作中的独特观点、重要突破以及丰硕成就

 


其中《白鹭》、《照镜仕女》,属林风眠1960年代早期难得的存世之作,两件作品流传有序,同为前上海中国画院书画部负责人庄久达先生之旧藏。庄久达为林风眠50至60年代于上海隐居时期的好友,得益于他的介绍,中国书画院于1956年聘林风眠为画师,林风眠在其后特将这两件作品赠予友人,以感谢这份动荡时代中的宝贵情谊。


《双鹭》

线舞东西 真我之境



林风眠(1900-1991)
双鹭

彩墨紙本 l 一九六五年作  l 34.5 × 68.5 cm

Lin Fengmian

Double Cranes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l Painted in 1965

出版

1999年,《林风眠——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加拿大艺术顾问有限公司,温哥华,第231页

来源

上海中国画院书画部负责人庄久达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前藏者继承自上述来源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500,000 – 800,000


 

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启发,林风眠崇尚「向自然学习」,早年时常在杭州艺专校园的动物园观察及描绘鸟禽,其中白鹭轻盈灵动、从容惬意的姿态,散发轻快潇洒、自由率真的乐观活力,给予林风眠精神上的勉励,且白鹭自古有幸福、长寿之吉寓,故使他于禽鸟题材之中尤爱白鹭。

 

《双鹭》中,两隻白鹭踱步前行于俯倒的芦苇中,简化的姿态精准传达了鹭鸶灵动的身形,一双舞动双翅的白鹭,只用五、六条线,便将速度与力量集为一体,既有草书的动势,又有楷书的严整。林风眠对汉唐绘画、民间瓷绘「流动如生」的线描十分推崇,在汇融贯通之后将之应用于自身创作。他借鉴龙泉窑透明色彩,以及磁州窑以黑白两色为主的图纹,取之用来表现鹭鸶的形貌,他以浓澹曲线勾画羽、尾、足、喙及屈伸的颈部,用笔不含丝毫迟疑,凸显鹭鸶生机勃勃、神清气爽之姿态。

 

磁州窑釉上多彩碗,直径9cm,金代或元代,旧金山亚洲美术馆不论带起收藏(版权所有)可看出林风眠从民间磁州窑器上生动的形象汲取创作灵感。

 

他将早年巴黎求学时,于素描训练中获至的对线条塑形的殷实技巧,融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藉由毛笔画出如炭笔之下般纤细的线条,其中既有中国白描的底子,又符合西方速写中以线画形的要求,集西方写形与东方写意于一体。作品中的线条出姿媚于遒劲,见洒落于纵横,展现他「线的运用」之大成。


《双鹭》作品局部

 

《双鹭》背景中,芦苇造型三两交错,伴随墨笔随风轻舞,逸笔涂刷的天空与蓼汀于靛蓝与草绿色调渐进中,晕染出景物的质感以及画家面对自然时内心平和惬意的生命意境。他将西方现代主义,尤其印象画派中对于自然生气的灵动捕捉融入于传统文人画中如「笼鸡有食汤刀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般的悠远抒情。


《照镜仕女》

化茧成蝶 以美扬美

艺术的美,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了何种悲衷的情绪时,她第一个会使人得到她所愿得到的温情和安慰。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
照镜仕女

彩墨纸本 l 一九六五年作  l 68.5×68.5 cm

Lin Fengmian

Lady with Mirror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l Painted in 1965

出版

1999年,《林风眠——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加拿大艺术顾问有限公司,温哥华,第28及152页

来源

上海中国画院书画部负责人庄久达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前藏者继承自上述来源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1,500,000 – 2,500,000


 

仕女画乃林风眠最为人熟知的专长题材,寄托了他对美的体认,美的追求,以及美的表现。其笔下的仕女,通过将六朝壁画、宋代瓷器中的传统元素与巴黎画派现代造型语言间的完美融合,为中国古典绘画引入了标志性的革新,成为「调和中西」的最佳示范,本次上拍的《照镜仕女》便为个中代表。

 

方形布阵 几何形体

《照镜仕女》採林氏典型的方形佈阵构图,他于30年代起,突破传统中国画的定式尺幅,开创正方形构图,为画面结构加入西方的现代感,吴冠中曾说:「林风眠之採用方形,决非偶然兴之所至,而是基于他的造型观。方,意味着向四方等量扩展,以求最完整、最充实的内涵。」《照镜仕女》不仅捕捉到人物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其中雍容丰富、温柔优雅之感,将形式美赋予内涵美,寄托了林风眠对于美的个人追求。

 

画面中,女子呈坐姿,椭圆脸、修眉、文鼻、凤眼、樱嘴薄唇,文静的神态中韵致高雅;纤手玉指,薄衣纱裙,无一丝张扬,却欲隐还显,楚楚动人。呈几何形体的简化的人物五官造型,可循出西方现代流派对他的影响,其中又以马蒂斯(Henri Matisse)、莫迪里亚尼(Amedeo Modigliani)为甚。对比林氏笔下的仕女与莫迪里亚尼笔下变形纤长的女子,虽都具有纤细柔美的特质,但林氏以线勾勒的人物几何块面更为简洁洗炼,透发出东方女性独有的柔韧之雅。


马谛斯《音乐课》油彩画布,115×115cm ,1939年作, 阿尔布莱特‧克诺克斯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

 

《照镜仕女》作品局部

 

手中执握的铜镜饰纹与左右背景中菱形略化的图桉对应,相互形成三角型构图,与同为金字塔形端坐的仕女构成视觉呼应,缔造出一股强烈的平衡和谐之美。回顾其仕女主题作品,多为执花、扇、抚奏乐器之造型,照镜式样的作品尤为稀少,更显此作的弥足可贵。

 

白赋纱光 色润心灵

《照镜仕女》中,林风眠使用自制的独特细笔,于仕女紫罗兰色的衣饰边缘压上白粉,形成细幼的白线条,配合半透明阴影,营造出透明纱布的质感,为仕女注入一抹深幽而静谧的灵性之美。他对白色的独门运用,在仕女画中尤为淋漓尽致。由于他在上海的画室灯光昏暗,致使在绘画人物时,倾向採取逆光的方式,将光源安排于人物主题的后方,如《照镜仕女》,垂直分隔的背景中,艺术家通过大面积的白色刷笔衬托前景中的紫衣仕女,赋予画面一种光色照射下的逆光情境。


林风眠从北齐古墓壁画中汲取笔下仕衣饰简练的线条


敦煌壁画中,两线之间的平涂、中间色的度数使林风眠深受启发,认为是西方现代艺术家追求而未有得到的伟大之处。他效法在作品底部纱袍衣褶之间,通过紫色、蓝色、红色、绿色等相互间依靠灰色的调和与过度,形成丰富内敛的细腻层次。画面中的女子借林氏画笔,羽化成蝶,将古典仕女的含蓄风韵,与艺术家「恬澹为上,胜而不美」的审美体悟合为一体,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


《荷塘》

墨彩交织 善美之境  



我是睁着眼睛在做梦,我的画确是一些梦境。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

荷塘

彩墨纸本 l 約一九六〇至一九七〇年代作  l 67×69 cm

Lin Fengmian

Lotus Pond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l Painted approximately in 1960s – 1970s

出版

1999年,《林风眠百年纪念专集》,大未来画廊,台北,第19页

展览

1999年8月14日至9月7日,「形色写诗·山水记怀——林风眠百年纪念专集:风景」,大未来画廊,台北

来源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 1,500,000 – 2,500,000


 

而风景画是林风眠实现现代中国艺术革新的重点方向。他笔下的风景大多是江南生活中惯见的景致,虽不具体如实地描绘某处地点,却无不给人一种亲切熟识之感。创作于60至70年代之间的《荷塘》,集林风眠典型的全景式构图、风格化的赋彩、标志性的平行笔势、意象化的抒情气质,突破传统的代表形式语言之大成。该作曾于1999年林风眠百年诞辰之际于台北大未来画廊举办的「形色写诗·山水记忆:林风眠百年纪念专题展」中展出,追忆一代大师非凡的艺术人生。


相容并包  全景式构图

《荷塘》中,林风眠摒弃传统书画中固有的留白,如年画一般,把画面构满,形成全景式构图,前景的莲花荷叶、中景的芦苇高杆、远景的雾霭天际,将画面分为三个关联式区块,并用统一的平行笔势,笔笔相连,横贯画面,使画面形成特有的层层叠加的横向结构,繁复却丝毫不感凝滞。林风眠参考西方透视的原理,由下至上,通过调整横涂笔触的大小,营造出有别于传统中国画的视觉空间感。


林风眠《鹜群》彩墨纸本,66.5×66cm,1950年代作,上海中国画院藏(版权所有)


墨彩结合的革新创举

林风眠借助色粉有别于水彩的厚重属性,于墨色上有机的叠加绿彩,使未干透的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半墨半色的独特色晕变化。艺术家通过对叠加的每笔绿色精准的力度把握,获至黄色、黄绿色、灰绿色、灰墨色,等片片荷叶皆不相同的万千色彩变化。厚实的色粉,更在平行笔势的反复涂抹下,形成犹如油画般的丰富肌理,勾勒出荷叶的立体质感以及处处暗涌的生命悸动。中国传统的墨色与西方表现主义的色彩相辅相成,将目光所及之美景与心中所感之美境,融为一炉。

 

《荷塘》作品局部

 

西方色彩根据光源的变化来科学地研究色彩的精密变化,从而达到色彩的丰富,因此灰色层次相当多。林风眠正是将这种变化丰富的灰色而去掉明暗、光影、体积,统一到中国画设色的平面性之中,在平涂的笔势中,通过色粉与墨的结合而得的中间的色调变化。


相较于印象派大师莫内(Claude Monet)笔下色彩丰沛、水光艳潋的梦幻睡莲,林风眠仅凭单一色彩与墨的交织相融之力,便缔造出兼水墨水彩之清灵,油彩粉彩之浓郁的曼妙色韵,足显大师卓绝的绘画技法。

 

莫内《睡莲》油彩画布,88×93cm,1899年作,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藏(版权所有)



大隐于市 意象抒情

《荷塘》中的主角「莲」,乃佛家八吉祥之一,出淤泥而不染,象徵纯淨圣洁;「莲」又谐音「连」,寓意「连绵不绝」。作品中「莲」的静态和动态被同时展现,探出荷叶绽放花苞的形态,呈现出飒飒白莲之静美,而荷叶之下,纤纤竖立的荷杆于后景中根根斜立而上的芦苇相映成趣,为画面带来线条的韵律动感。

 

《荷塘》作品局部

 

画面中,艺术家将三分之二的主题留给了片片相叠、静静相依的荷叶,大小不一的朵朵荷花,由近至远藏匿于荷叶之间,随风惬意绽放,展现出温润自在的流动意味,胜似杜甫笔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悠然意境,看似随意的分布,实则别出心裁的显示出艺术家内心对于安逸静美的刻意追求,体现了林风眠一生与世无争,大隐隐于市的大师性情。

 



中国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
4月2日(星期一)

11am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香港JW万豪酒店3楼 拍卖厅 A


预展
3月31日 - 4月1日

香港JW万豪酒店3楼


长按上方二维码选择识别

即可浏览电子图录




更多有关中国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卖会详情将陆续公布

敬请密切留意!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作者。部分文章在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

更多藏品信息请持续关注!
欢迎洽谈合作
联系人:王女士:18801305602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北京汇雅艺兴玉雕字画有限公司官方

微信公众号:huiyayixing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