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关于电影镜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最近有人在问老狼二手电影镜头能不能买?都说电影镜头拥有顶级的光学素质,对于畸变控制有非常高的要求,景深和色彩迷人,如果花几千块钱就能到手,体验一下高大上的感觉,岂不是赚了?因此本期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电影镜头的知识吧。

 


关于电影镜头


不是所有安装在电影摄影机前的镜头都叫电影镜头。当然,电影镜头本质上和我们单反上用的镜头没啥大差别,很多厂商同时生产普通镜头和电影镜头。如果一个人能从画质上一眼区分出这两种镜头,觉得在锐度、色彩、散景、空间层次、明暗过渡上达到百分之十差别的话,那这个人就是神。

摄影师只捕捉某一特定时刻的一幅画面,他用一张照片代表一个完整的故事。摄像师则将时间作为媒介,利用推拉摇移、升降甩跟等与拍摄照片完全不同的拍摄手法,捕捉动态画面,通过剪辑合并在一起进行叙事。显而易见,手法的不同从根本上改变机器使用者的需要,对于镜头的要求也是不一样。


最近之所以电影镜头受关注,完全是巨大的利润空间在作祟,用一个卖家的话说,“这可比用水货冒充行货赚钱”。 

关键字:耐操 手动

 

几乎所有的电影镜头拿在手上都是沉甸甸的,绝对真材实料,镜身都是金属材质,镜片都是玻璃的,找不到工程塑料和树脂材料的影子。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必须适应拍摄环境中最严酷的考验,全金属制造的镜身可以承受各种虐,维修和硬件更改都非常方便。如果换了一般的单反镜头,不出半年恐怕就要毙命。当然你可以说单反镜头便宜,烂了再买,可是在片场的时候等着用,去哪里去找备胎。电影镜头最常见的卡口PL和PV是最目前牢固耐用,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卡口设计。


至于对焦,在专业电影拍摄领域,自动对焦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因为画面中素材多,而且演员都是移动的,摄像师需要根据剧本内容来调整焦点,确保在眼睛上。大家也许不知道吧,电影最后工作人员名单里的摄影助理就是负责丈量尺寸告诉摄像师如何调焦的,有些剧组还有专人在摄影机旁辅助调焦(有跟焦和变焦齿轮,可用跟焦器驱动)。

 


关键字:F值


单反镜头F值即光圈值F=焦距/入射光孔的直径。有些人认为,镜头只要光圈值F一样,理论上其通光量应该一样的,其实不然。镜头入射光孔直径取决于光阑直径,光阑是用来限制成像光束的大小和形状的装置。因此,光圈值F是计算出来的。并且光圈值F不考虑镜头的光学结构、镜片的材料、镜片的镀膜等对镜头透光率的影响。


因此,不同的镜头,尽管光圈值一样,其透光率未必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副厂镜头和原厂镜头光圈一样,但画质存在差异。电影镜头采用的是T制光圈值,所谓T就是“透射比”的意思,T值=F值/透光率的开平方。透光率是根据像平面的照度测得的,而光圈值T是测出来的,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镜头的透光率的影响,所以只要两个镜头的T值一样,通光量也一致。 


 

 

关键字:无极光圈 


所谓无极光圈,即光圈两档之间可以任意收放,不再有档位,而且最大光圈比相机镜头的最大光圈一般要小,最大光圈一般就是可用的。很多人用摄影的思维肯定不理解这样设计的用意,但在拍电影的时候,遇到光线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就需要无极光圈了,比如从室内到室外,或者从有灯光照射到没有灯光的地方,有档位的光圈调节会在画面呈现一跳一跳的阶段形式变化,无极则可以平滑过渡。

 


关键字:呼吸效应


电影镜头的一个优势就是装在单反相机拍摄视频不会有呼吸效应。所谓呼吸效应指的是当改变镜头像距的时候焦距也会跟着轻微变动,因为当你想调节整个系统的焦点变化时,聚焦元件发生移动,会相应导致系统总焦距也发生不情愿的变化,于是造成轻微的变焦效果。


一般来说,变焦范围越大的镜头,呼吸效应越严重;体积越小的变焦头,呼吸效应也会越严重,因为镜头体积越大,越有空间进行补救、校正;越是近距离对焦的镜头,呼吸效应也越严重。


 

关键字:暗角和畸变


比起相机镜头,电影镜头对于暗角的控制更苛刻。因为电影里的暗角比起照片里更容易被注意到。照片中的轻微暗角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巧妙隐藏起来,而连续播放的影像如果有暗角的话,画面中的物体进出暗角区域或是镜头摇移运动的时候都会让暗角显得更加突兀。此外,电影镜头对于畸变控制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动态影像的画面畸变往往比静态照片看起来更明显。枕形或桶形畸变一旦在画面出现动态元素的时候就会立刻现形,而摄影机主观视角移动的时候会更严重。由于银幕尺寸的原因,电影镜头绝对不允许出现相机镜头的那种畸变,如果影院观众的视野范围内出现太过明显的畸变,那么有可能导致运动眩晕症。所以电影镜头的像场必须尽可能平直,这就涉及到更复杂更昂贵的制造工艺,这也是导致电影镜头身价极具蹿升的主要原因。


关键字:色彩


很多人都知道单反镜头之间的色彩匹配度不如电影镜头,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说明电影镜头和相机镜头按照使用方式的区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摄影师只拍摄静止的照片,一次只用一枚镜头,混用不同风格的镜头并不影响大局。而摄像师捕捉多个画面并将其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段连续的影像。在中近景和大特写之间切换的时候,绝不能出现中近景画面偏冷而大特写偏暖的情况。这种视觉上的不一致可能会让观众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察觉到影像的人工痕迹。


有人一提到电影镜头,就会说色彩浓厚,恨不得立刻搬出“毒德大学”这四个字。其实电影镜头只是锐度和饱和度较高而已。

 

有时候需要换一个思维去想。如果镜头前面没有了“电影”二字,不想着赶时尚、玩异类,花同样的钱,买到的单反镜头是不是就比电影镜头差呢?答案当然是NO。

最近几年,随着单反机身像素越来越高,镜头喂不饱相机像素问题突出之后,厂家在镜头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新技术,不少镜头拥有同样迷人的焦外,立体感十足。

 

实例对比:

Canon CN-E85mm T1.3 LF(市场售价31000元)

EF 85mm f/1.2 L II USM (市场售价11000元)

 


CN-E85mm T1.3 LF


 

EF 85mm f/1.2 L II USM


 

CN-E85mm T1.3 LF


 

EF 85mm f/1.2 L II USM


 

CN-E85mm T1.3 LF 与EF 85mm f/1.2 L II USM 虽然主攻不同用途,但在静态拍摄上难分高下,想想它们之间可是有接近三倍的差价,不比真不知道。相同光圈下,画面表现相当接近。色彩方面,电影镜CN-E85mm T1.3 LF偏向饱和,或许为营造出更强的电影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