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黑白视界 ——崔荣林长城摄影构图(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节,

摄影家崔荣林老师一次次走近长城,

“用心与长城”对话。


以往晨光乍现或云蒸霞蔚或白雪皑皑或雷鸣电闪的色彩亮丽影像,宛如长城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而在我眼前呈现的是一幅幅普通的羊倌、劳作农民、巨石、残墙的画面,更如长城顿生之中。

我之所以选择黑白创作,用黑白影调表现长城,是想更好的体现黑白的美与魅力。长城分割着灰色的天空,且与灰色的大地相交融。我愿意在长城上慢慢行走,仿佛又穿越了历史,回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当中。迟迟的顿悟,我端着相机边走、边悟、边拍,没有固定的点来等待光线,而是“随心所欲,景由心生”感受长城,再现艺术。

 ——崔荣林


  那么,又如何表现长城呢?构图是至关重要的。

  摄影构图是创作中必须的“硬件”,对摄影构图的认识、实践,而做出快速反应,是一位摄影人日积月累的长年综合素质,是拍出完美作品的所在。

  摄影构图是将图片里的各种元素布置得当,在画面中获得唯美的结局,将个人心中所见,通过形式美,表达出来,以“食”观众。摄影构图是一门艺术。世界摄影大师克莱门茨说:“构图是从混乱中找出秩序的学问,是摄影家体会到的崇敬、兴奋、畏惧、同情的感受,向人们传达出来的艺术”。


摄影家崔荣林长城摄影及构图解析:

多式框架构图,画面前景采用了枯凋的老树枝,含寓了意象主体长城曾经的辉煌,增强了画面中的纵深感。

近大远小构图,优秀的摄影作品是离不开完美构图的,尤为风景,物象的美丽与意象的唯美更需构图来实现。前景残土长城的视觉冲击留给了后景长城,纵深感得到了体现。

构图又是“法无定式”的,成功的构图与主体相吻合,那无疑是好作品。抽象的局部画面,超出了具象对原物体本身所不具有的视觉限定,拓展了观赏者思维的想象空间。

素描型构图,丰富的黑白影调,使画面更生动,具有素描一般影调淡浓相宜让画面更加浓郁。前景错落有致的老杏树使画面更沉稳,后景长城敌台隐约可见,淡淡灰色是舒适和谐的视觉感受,整体上画面舒心,富有魅力,表达了作者心仪的艺术感受。

多点对角构图,长城脚下耕作的老者是那样的专注着他心爱的“一亩三分地”,长城的对角与黄土地对角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了前方,耕地的老者便成了视觉中心。构图要换个角度看待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由平淡化为神奇即是如此,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世间就会奇妙无比。

对角线构图,让观者的视线移动中,欣赏到全部画面。长城由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一棵盛花的杏树为视觉中心,犹如一部不得不读的故事,无声、凝重、苍凉、一言难尽。

三分法构图,前景巨大的枯萎老树,具有了在画面中的含义,我用心灵去感悟先人们的艰辛,以尊古传古的手法,拍摄着长城的残垣断壁,树与残墙相呼应,更显长城的魅力。

“中心”法构图,残墙与盛开的杏花,拥簇再一起,长城显得险峻挺拔,长城不倒,长城精神永存的意念,久久挥散不去。

“指引”法构图,每一段残破之城无不镶嵌着历史的岁月,展现着长城的沧桑,树的引导,久违了长城,你到底想说些什么,留给观众去想。

长城构图是多方面的,你展现的长城风骨能否说明白,天地之间长城的孤独和苍凉,谁能说长城只能有一种看法呢?长城不是令人喜的,而是令人忧的。

摄影构图上,我从不逐流表现长城,兴许是个性使然,用常态表现真实的长城,我并不是表现残破败落,是在感受长城的苍劲、坚忍和勇气。

三分法构图,荒凉的草,坚硬的残墙顽石,天空压抑,构成了画面苍凉之气,但云中的静谧,荒凉的沦桑,寻找着历史留下的证据。

  

崔荣林老师的黑白摄影作品每一张都富有张力、耐人寻味!如果你还没有欣赏尽兴可以登录大美摄影视频专区“《摄影师眼中的长城表情》”

(http://www.photodamei.com/video/3481.html)继续听崔荣林老师畅谈“长城表情”意味着什么特殊性。



作者简介


崔荣林

大美摄影专家顾问

文学学士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著名摄影家

中国长城研究学者 讲师

中国长城审美项目课题首席成员


相关内容回顾:

黑白视界 ——崔荣林长城摄影构图(一)

黑白视界 ——崔荣林长城摄影构图(二)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大美摄影视频专区观看此视频



中国通信摄影协会培训部




摄影教育视频平台

摄影人的专业出版平台

大型摄影展赛平台

摄影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平台

摄影人交流互动平台


以专业摄影培训为核心,整合国内外摄影名家、出版、传媒、旅游、会展等优质资源,依托线上线下立体沟通手段,为会员、行业、企业及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全方位摄影服务。


中国通信摄影协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大美摄影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