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当“话剧改编电影”成为slogan,所谓IP也难免从香饽饽熬成臭豆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已经上映近二十天了,先前举行的点映收获了224万票房,相比第一部《夏洛特烦恼》点映的1125万,差距实在有点大。上映6天后终于破亿,虽话题度高,但票房一直低走。且其自带的“开心麻花团队”、“零差评话剧IP”光环,还是很让人关注它能否突破《夏洛特烦恼》。


话剧改编电影近年大火,今年12月还会上映一部话剧改编电影《你好,疯子!》。观众和专业人士都盼望着“话剧改编电影”是香饽饽,然而盼望着,盼望着,真正公映了,香饽饽接受考验的时候到了。与其夸大话剧IP的作用,不如好好捋一捋话剧改编电影的真实情况。


“话剧改编电影”不稀奇

追本溯源,最牛的是他


中国电影在发展之初,就是拄着戏剧的拐杖前行的。电影从戏剧那里借鉴剧作冲突形式,人物形象刻画、表演、场面调度、灯光、布景等等。所以两者的融合早已有之。从建国伊始,就有诸如《龙须沟》、《新局长到来前》、《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改编自当时优秀话剧的电影,这些影片放在当年也是可以打着“IP”的旗号进行宣传的。


其实,新时期至今,话剧改编电影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是曹禺先生的作品。他有4部话剧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原野》(1981年)、《雷雨》(1984年)、《日出》(1985年)、《北京人》(1998年),每一部在当时也是被观众称赞不已。在2006年,张艺谋导演又将《雷雨》改编,时空置换,遂成《满城尽带黄金甲》。放在今天,那宣传语便是“曹禺作品又/双/叒/叕搬上银幕,首映XX万引热评”。





《驴得水》作为“开心麻花”的第二部话剧改编电影作品,搁置在整个电影历史当中,其实并不那么稀奇。不断的立“话剧改编电影”的slogan,造成了整个“话剧改编电影”市场是多么“香饽饽”的假象,而变化莫测的电影市场,又最擅长把“香饽饽”熬成“臭豆腐”了。


话剧是个好IP

平心而论,反响却总体低迷


IP之所以火爆,主要是因为电影市场“一本难求”,有个拥有固定受众的IP,电影的制作方、投资方便有了底。从原来的名著,到游戏、漫画,再到近年的话剧,市场在不断的在进行尝试。


不得不说,话剧是个好IP,它是各类IP中与电影艺术本体最为接近的。而且,随着话剧市场的蓬勃,它的受众面也得以拓宽。同时,也在适当的培养受众的审美。但平心而论,市场的反响还是总体低迷的。小官整理了近三年话剧改编电影的主要情况(数据统计截止到发稿)。




虽然去年有《夏洛特烦恼》狂揽14亿票房,但《过年好》刚5400万,《华丽上班族》收获4748万,而在影片投资中光公室的搭建就花了4千万。《十二公民》更是只有1397万。这几部影片在话剧阶段是极受观众热捧的,《十二公民》甚至曾有俄罗斯版、日版、美版。


再往前溯回,丁乃筝的《他和他的两个老婆》改编成的电影《恋爱排班表》。由许晴出演,票房惨淡到只有87万;叶念琛导演的改编自同名话剧的《隐婚男女》也是不及话剧热度高,只有1407万票房;内地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也曾跨界导演过电影《像鸡毛一样飞》,结果不尽人意。

   

近年,虽有邓超和俞白眉搭档的电影《分手大师》、《恶棍天使》都超过6亿票房,但口碑却不及话剧本身。


在票房、口碑方面都有不错表现的,要属《暗恋桃花源》。作为话剧演出时,《暗恋桃花源》自1986年从台湾一直风靡到内地,至今仍被黄磊、何炅诠释,各大高校也有自己的高校版。而赖声川导演,早在1992年就拍摄了由林青霞和金仕杰主演的电影版《暗恋桃花源》,并在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获青年电影樱花银奖。电影《暗恋桃花源》除了有别于一般电影而采用非线性叙事之外,还在构图上大量保留了原本属于话剧的表达方式。




到底哪种方式更适合话剧通过影像来表达,电视也一直在摸索。电视剧《士兵突击》也改编自话剧,但相对于原话剧内容,电视剧已经做了极大的扩充。在2014年,湖南卫视张丹丹团队也曾尝试将话剧搬上电视,《星剧社》节目云集了田沁鑫、何念、詹瑞文等戏剧界大腕,汇聚了两岸三地十部优秀话剧,节目中推出经过“电视化”处理的经典剧目有《21克拉》、《罗密欧与朱丽叶》、《恶棍天使》、《鹿鼎记》等。据悉,当时录制节目设置了2~3个观众机位,12个舞台机位和4个真人秀机位。而且在声、光、影、后期制作上,也在试图将舞台表演注入电视剧或电影的效果,这使得《星剧社》在其形式与规模上超越了单纯的话剧录播节目。这其中,也有不少争论。其一是过度剪辑影响原话剧的整体内容,另外就是综艺花的镜头和特写削弱了故事本身。




对于话剧和电影、电视的融合,曾指导过话剧《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邵泽辉觉得,以一个娱乐的方式去做严肃的艺术,一般不会有好结果。知名媒体人阿笨也坦言,话剧搬上荧幕必须要量身定制。


想“叫好又叫座”

一言蔽之,不用急于变现


虽然话剧和其他媒介的联姻被唱衰,近年来能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的话剧改编电影寥寥无几。但话剧这样一个IP,与电影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确实较其他艺术更容易转化。且话剧剧本的内容设置、时长与电影的接近程度比小说、游戏、动漫更大,较容易改编。此外,话剧已经有一定的受众基础,粉丝经济带动效应比原创剧本大,因而确实值得持续开挖。一言蔽之,便是不用急于变现。


要成为一个好IP,话剧本身必须不断打磨。《夏洛特烦恼》从2012年首映,现在已经是第33轮,累计演出上千场,仍然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这样的巡演中,从导演到演员,甚至细分到每一个道具,团队都能找到一个更适合的表达,又慢慢吸收了电影中“场次”的概念。因此,在转化成电影时,创作团队基于先前的尝试,能更快通过电影化的手法来展现剧本内容。


当然,话剧要改编成电影,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改编的剧本。总结起来,过于“三一律”、太drama、玩黑色幽默的影片往往市场反响一般。


话剧多是严格遵守三一律的,时间、地点、行动都高度统一,这样转化成电影时会显得十分单调。去年吃遍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奖、豆瓣评分高达8.2分的《十二公民》,虽然剧本内容和镜头语言表达都很不错,但因为严格遵守三一律,使得普通观众很难接受。




《华丽上班族》投资与回报有巨大差异的原因则是,舞台假定性与电影写实性不相融合的结果。导演效法《芝加哥》,把整个布景和舞美都做了舞台化的处理,完全不使用实景拍摄。这种做法对于富于时代感和荒诞感的《芝加哥》是成立的,但是对于职场这种现实题材就显得格格不入,让人很难产生代入感。




《驴得水》想通过尝试黑色幽默的形式来揭示社会现象,很有内涵,但比起同师门的《夏洛特烦恼》,市场接受度还是低很多。而且即使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专业人士对于影片的评价也形成了两极分化。


不能忽视的,不想接受也必须接受的一点就是——明星效应。《夏洛特烦恼》除了本身内容过硬外,主演采用了当时通过春晚走红的沈腾、马丽,这一组搭档不仅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先前演的小品会给人一种很接地气的感觉,因此观众会逐渐变成影片的“自来水”。此番《驴得水》虽然内容有所突破,但从导演到主创都鲜有知名度,因此票房也不及前者。当年《暗恋桃花源》要翻拍成电影,导演赖声川请到林青霞出演女主角,既使角色本身得到突破也照顾到了票房。




将“话剧”影像化,需要深化艺术共性,融合艺术个性,也要照顾到多方面市场的因素。诚如,史航曾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我觉得话剧不急于变成电影,那一块蛋糕确实很大,但那一块底下是个火锅,火锅上架着蛋糕,所以,这一块大家开开心心,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就很好,不急于变现。”



>> 热文 <<

阿里影业|华谊兄弟|华策影视|腾讯

艺人经纪|天价片酬|聚合影联|王菲演唱会

《盗墓笔记》|《代号》|《谍影重重5》|《我的战争》

林依轮|南派三叔|贾乃亮|白一骢|宁浩


>>招聘信息<<


首席娱乐官招新媒体主笔、运营、媒介总监等,欢迎推荐!

“姓名+职位”发送至:yuleguan001@126.com


泛娱乐领域高端人物视频媒体《暴娱》招媒体小伙伴

编辑记者、微信美编、视频剪辑

发送简历和作品(作品链接)至邮箱:hr@entbang.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