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始,不仅有1月2日晚上的金星合月,还有今晚的火星合月,以及象限仪座流星雨。流星雨就像是在夜空中放焰火一样,1月3日晚上的象限仪座流星雨,预计是今年强度最大的流星雨之一。不但数量多,且流星明亮,多伦多地区每小时平均约将有60颗流星划过。今年恰逢新月,对观察和拍摄没有影响。
根据国际流星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IMO)和其他组织的预报,地球将在2017年1月3日穿过彗星2003 EH1在轨道上的碎片,我们在地球上将会看到一场象限仪座流星雨。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北极星附近。
首先你要找的流星雨的辐射点,象限仪流星雨的辐射点如下图。其实很好找,请拿出你的手机下载一个电子星图,然后在里面找牧夫座、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和天龙座,这个辐射点大致就在它们的中间。
北斗七星,一定要能找的它啊。
那么为什么这些流星雨叫象限仪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或是双子座流星雨呢?流星雨又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来用动图演示一下流星雨产生的原因:
夜晚所看到的流星,是由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比如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受到地球的吸引,飞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有些形成流星的尘埃颗粒说不清楚是哪儿来的,跟地球相遇的方向、角度也很散乱。形成的流星轨迹没什么规律,被称为偶发流星。
另一些则是彗星、小行星等,进入了太阳系内部轨道,并且在行进过程中,沿路抛洒身上的碎片,这些碎片虽然散开成一大片,但依然继续沿着轨道绕太阳运动。地球经过的时候如果靠近这些轨道或者交叉,就会把碎块吸附过来。
从很远方向而来的流星体,随着距离靠近,与观测者的视角逐步增大,感觉沿着这些流星的轨迹往回倒溯将会集成到一点上,这样的一场流星就被称为流星雨。而那个集成的一点就被称为辐射点。辐射点看起来像是在哪个星座的,就被称为某某星座流星雨。
根据我们之前提到的地球自转图:
当地球随着自转让观测者能看到辐射点了,这就被称为辐射点升起。
不过我们观看流星雨的时候不一定要盯着辐射点看,流星行进的轨迹从辐射点开始向四周“扩散”,整个天空都可能看到,甚至辐射点还没有升起来,也有一定的可能性看到流星。
这次的象限仪座流星雨,其辐射点所在的象限仪座,以前是有的,但现在这个星座已经撤销了,其位置大概在天龙座与北斗七星之间。
流星雨一定是目视观看的,不要用什么天文望远镜来看噢,你可以面对北方夜空,心平气和目不转睛的盯着看,一定不要东张西望,否则很可能当你向西看时,东方就飞出一颗流星,而当你想东看时,北方由冒出一颗来,看流星雨也要专注。
流星划过伊朗古城夜空
流星划过地平线
夜空如精雕细琢宝石
映照出短叶丝兰轮廓
北极光与流星雨交织
根据预报,今年该流星雨的极大将发生在多伦多时间1月3日22时左右。我国的较佳观测时间为3日午夜至4日凌晨,而且可能会有暗流星较多的“次极大”出现。
象限仪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它每小时天顶流量大、亮流星多、掠地流星更漂亮。
为了迎接这一次象限仪的流星雨,小编准备开始做功课。希望大家也能看到最美的流星雨哦!
来来来,看图清点一下你的观星装备齐不齐。
拍摄流星雨的装备其实很简单,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首先你需要有一台单反相机,当然微单、带有B门的都可以;其次需要一个广角镜头、一个稳固的三 脚架和一根快门线,仅此而已。不过在这里特别提醒,冬季夜晚镜头可能结露结霜,需要一根能发热的线圈缠在镜头上,实在找不到,镜头上就包上几圈暖宝宝。
需要去的地方
观看拍摄流星雨需要选择视野开阔、没有灯光影响的地方。对于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家,可能这个条件可能更难满足。小编在此提供一个免费的全球光源污染地图(点击原文链接)可以根据此图寻找离你最近的最佳观测地点(例如小编所在的大多伦多地区,不过看图的小伙伴也不要灰心:that is totally possible to see bright meteors from Toronto):
一定要穿暖和啊!!!
准备好各种保暖的东西!在寒冷的冬夜里呆上几个小时可不是闹着玩的。厚围巾(遮脸和鼻子)、帽子(遮头顶和耳朵)、手套、保暖内衣、防寒外套一样都不能少。最好再有个保温壶,带上一些热水。再带上个垫子,方便躺着。
拍摄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有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拍摄流星时必须摘下UV镜,否则滤镜会让你丢失很多红光流星;第二,根据拍摄环境和夜空亮度合适的调节曝光时间;第三,拍不到流星很正常,这个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流星雨怎么拍?
最后我们来讲讲流星雨应该怎么拍,拍摄流星有两种方式:固定摄影与跟踪摄影。对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来说,采用固定摄影就可以了。因为它设备简单,无须太多技巧。
1、因为夜晚天色黑暗,自动对焦基本时处于残废的,基本选择采用手动对焦至镜头无限远。直接把相机安装在牢固的三脚架上,对准要拍摄的天区,焦距设定为无 穷远,快门设为B门或T门,用快门线锁定就可以开始拍摄流星了。拍摄过程中不要碰三脚架或相机,也不要在镜头前走动,以免影响成像效果。
方法虽简单,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有可能拍到漂亮的流星:
对于身处在城市中的拍摄者来说,流星这类天文摄影的成功关键就是,一定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在家里是拍不出什么好流星照片的。另外,拍摄场地要足够开阔,以使你的相机可以在没有任何物体遮挡的情况下,随时指向最有利的天区。因此,在进行实际拍摄前,一定要预先仔细考察场地的情况,及早做好准备。 流星出现在天空中的哪个区域是有偶然性的,只能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
2、可以采用超广角镜头,或多部相机同时进行大范围的巡天流星摄影。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流星被拍摄到的机会,力求不漏掉出现的流星。
但当你的拍摄区域无法同时覆盖整个天区时,相机镜头究竟应该对着哪里才会拍到流星呢?一般来说,任何天区都有可能出现流星,拍到它们要靠运气。
3、由于流星雨出现是有规律的,因此的确存在比较容易出现亮流星的天区。 一般情况下,在地平高度30-70度角的天区内最容易看到明亮流星。另外,在距流星雨辐射点30-40度远的天区也是出现流星比较密集的地方。应该综合考 虑以上情况,来安排相机取景。实际观测中我们发现在地平线附近仍会出现特亮的流星,而且有的亮流星会出现在离流星雨辐射点100度以外的天空中。
4、要想获得一张流星题材的好作品,选地景也很重要。如果选择一些树景、山水景色、古迹,乃至天文台圆顶、射电天线阵等作为地景,加上巧妙的构图创意,拍摄的流星照片一定会十分美丽。
曝光时间我们知道,流星这类天文摄影不像我们平时的生活照,按下快门“喀嚓”一声就可以了,为记录下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星,一般要长时间曝光。那么每张照片 到底要拍多久呢? 对于有科学价值的固定流星摄影来说,5到15分钟的曝光量是比较合适的。然而,如果你想进行创意,拍摄流星的艺术照,那就没有固定的规则了,综合考虑环境、天空因素的影响。
5、拍摄余迹采用固定摄影就可以了。一旦发现流星过后出现明亮余迹,就马上将相机对准它,固定好三脚架,开始曝光,具体方法与前面介绍的相同,只是每次曝 光时间不宜太长,控制在1到5分钟为好。因为曝光太久,余迹形状早已变化,照片上将模糊一片,无法领略余迹的美丽身姿的变化;曝光太短,颜色尚未饱和。最 好采用连续拍摄,每次曝光几分钟,以表现余迹形状的连续变化过程。
如果你和小编一样是个畏惧寒冷的懒宝,感恩明早日出时间尚晚7:51 am,所以如果你咬牙在7点钟起床,凝望天空,或许还有一丝机会看到能让2017心想事成的属于你luck的流星 !
最后祝福大家2017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