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山水间》: 王冬龄、郑重宾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6年9月2日,由孙文倩、鲍文炜策划的群展《山水间》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幕。该展邀请了包括徐冰、邱志杰、喻红在内的十五位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阐释。墨斋艺术家王冬龄、郑重宾也参与其中。

▲策展人孙文倩和诸位艺术家在开幕式现场

二十多年前,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王冬龄逐渐开始有关“乱书”的探索,直到2007年“乱书”的面貌才逐渐清晰起来。2015年5月,“乱书”作品第一次在杭州《书非书》展中展出,这预示着“乱书”的成熟。今年9月17日,王冬龄还将在北京墨斋画廊举办《乱书》个展。谈及这种突破传统而极具个性的书法样式,王冬龄将其形容为“上苍的眷顾”。
 
为了此次展览,王冬龄将李白的两首名篇《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幅天马行空的乱书作品。王冬龄彻底打破了传统书法形式的束缚,他压缩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使书法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苍茫效果,有人觉得像山水画,有人觉得像西湖的残荷。

   王冬龄巨幅乱书《把酒问月ŸŸ·Ÿ月下独酌》 
▲《把酒问月Ÿ·Ÿ月下独酌》局部

郑重宾是中国新兴水墨背景下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此次他参展的作品是今年最新创作的影像作品《枝是天上根》,以及2014年创作的水墨作品《被消耗掉的几何状》。
 
《枝是天上根》延续了郑重宾对存在以及现象学交叉的关注。该影像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美国加州北部森林的树根。以这个自然物为主题,郑重宾在作品中展现我们如何透过对时间、空间和表面的感知认识世界及其流动 。郑重宾认为时间是一种自然的表达过程和非时序的经验;空间是一场连续的、没有限制的经验,它总是在变化、移动、呼吸和发展;表面既是物体的物理特质,又是一种边界、边缘、空间中相演变的膜。

▲郑重宾影像作品《枝是天上根》

《被消耗掉的几何状》由几幅硬边的几何图形拼接而成。不同的拼接方式可以产生出不同的作品形状,以适应不同的空间环境,艺术家打破了固定的画幅样式,将可变的“异形”用于水墨创作。

▲郑重宾《被消耗掉的几何状》展览现场

郑重宾目前的艺术创造着眼于“材料”与“体量的空间”的当代表达。水墨是一种被沿袭了数千年的绘画媒介。郑重宾在水墨中加入丙烯,产生出了一种既对传统感知形态提炼又进行强化的前所未有的物化形式。郑重宾的作品既可以作为平面图像来解读,也可以作为一种物质化的实体空间来体验。不同角度的观感,不同光照下的体验,会得到不同的视觉感受。这样观者不仅是被动的受众,也成为了艺术创造的主动参与者。

▲郑重宾《被消耗掉的几何状》展览现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