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看得见的美味》美食摄影爱好者的入门指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初识缪韻老师在《原来这么拍》的节目中,他高高瘦瘦,带个眼镜,扎个小辫,看上去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

    节目前后共分两期简要介绍了美食的拍摄技法,也算是带了个路,让我知道了大师的其中几张照片是怎么拍的。从节目中展示的作品来看,有这样的水平应该算的上是国内顶级之一了。

    之后在【左手+的微信群聊天时被安利了缪韻老师的书:《看得见的美味》。相比视频教程,我更喜欢看书,因为书本跟视频不同的是:视频教程的作者大多会顾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风险,往往是点到为止,然后引导你参加系统培训课程。你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大师们想展示给你看的这几张照片大概怎么拍出来的。但是书本是收费项目,体系完善,读者用钱投票,好就买,不好就不买,玩不了虚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书本以实体的形式存在,极具个人特色,带有个人标签,算是作者的个人作品集中展示。创作时作者们往往经过了认真思考,反复提炼,并做好了准备接受时间的长期考验,让市场来忠实的评价好坏。如果能成功写出一本好书,就可以开始躺着挣钱了。所以大部分的书籍是比视频内容更充实、更具体系的。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大部分的书本看起来似乎更靠谱一点,但是市场上仍然有非常多的摄影教程是滥竽充数的东西,完全是浪费纸张。此外,书本的内容还涉及受众定位的问题,有些书一开始就打算专门提供给初学者学习,对进阶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在这个买书容易看书难的时代,我在买书的问题上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谨慎的。正常情况还是会先初步了解书的内容后才作出是否购买的判断,而且会优先考虑电子版,毕竟我是个有Kindle的人。

    《看得见的美味》这本书共206页,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很轻松就能看完。38块7的价格(亚马逊价),加上对缪韻老师之前的认识,我没犹豫就直接买了回来。当然,它也不可能是一本适合所有人的书,但对于我来说还是十分受用,值得充值。(我的摄影水平被评定为贫困级,人到中年接收能力下降,缺少耐心,难以集中注意力)

    作者缪韻老师在书中首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从业经历,他是非摄影专业(房地产经营管理)科班出身的野生摄影师。他谈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学习经历,又讲到了学习的方法。接着又从道具的准备、光线的控制、镜头的选择和使用、不同食物的拍摄技巧、灯光的运用、构图的法则、场景的布置,以及后期的思路这几个方面完整的讲解了美食拍摄的技巧。

    可摄影这件事对个体的天赋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审美的能力,它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虽然可以培训引导和改变,但也十分有限。比如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身份和经历,就很难与社会部分上层精英一样体会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魅力,还是会更喜欢烧烤和啤酒,终日沉迷在各种低级趣味之中嘻嘻哈哈,审美能力自然强。不可能看完一本书就马上成为了大师,它最多也只能让我从不知所然到知其所以然。

    或许看完此书后的我下一次再看到大师们的作品,就会知道:噢,大师应该是用了三盏灯,分别是顶光、侧逆光和正面光,然后勉强的从脑中还原出大师们的拍摄策略和拍摄过程

    就算给我一部相机和一堆美食,我也很难自主的创作出很高级的作品。但是我还是从书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说我可以照搬照抄书中的内容:想拍拍美食的时候,就到翻翻这本书,看大师是怎么拍的,逼格也能相比我自己原来的水平提升不少。相比动辄几千元的培训课程,买这本书自学已然是具有超高性价比的选择,虽然贫穷但有智慧 

    缪韻老师在本书的卷首感谢了父母和夫人,并写下了:“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我很感动,这符合他的文艺气质。上一次见到有人引用苏轼的这句“诗酒趁年华”还是在王臣的《林徽因传》中。


    技法虽然可以模仿,但这文艺的气质却很难模仿。所以我在本文的最后,也写下九个字,作为结尾,自认为是与缪韻老师的九字形成对仗,算是我这个台下的观众举手对台上的大师表达敬意:


“以书为友,人生路好走”



    窃以为,精致的文艺是大师们走的路,学不会。我的摄影之路还是多点街头的烟火味轻松一点,台上有青天,台下也会不同的一片。




----End----

文中老师本人的照片来源于其本人微信头像

发稿前已征得其本人同意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