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展讯|微·宏-王漪中国画作品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展览信息



主办机构:陆俨少艺术院、宋文治艺术馆

承办机构: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

策展人:陶冶、杨天、史晓燕

展览地点:太仓名人馆二楼展厅

展览时间:2016年9月23日--10月30日


名家简介



王漪,1959年出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陆俨少艺术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前言


面对当今画坛“大画”、“巨画”铺天盖地而来之时,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与之迥然不同的画展——在方寸般的素纸之间,涌动着气象万千的造化万物,用传统丰富的笔墨语言诉说着水墨世界的精彩和纷呈……

这也许是中国美术史上尺幅最小的专题展览,作品之小,几近邮票。

追溯历史,册页、手卷等小幅作品为历代文人雅玩的主器,它可以塞入袖笼,或藏于口袋,每每雅集,酒后茶余,围观之下,舒卷展阅,诗词附和,临池笔兴,雅意盎然……文化在这种不经意的境界下,赏玩出了味道和格调,成就了一大批千古绝唱!

书画本为文人仕大夫在工余闲暇,随裁片纸,畅神载道而为之。也正是因为这随意的直抒胸臆,即时的情感、情绪真实性的表露,故所作没有娇柔,更没有造作,直接艺术的本真——本源。

自从有了展览的功利性、预先的命题创作和市场的介入,书画也随之越画越大。然因作者功底所限,故引入“做”、“拓”、“印”等技术,于是画室成了“车间”,中国画写意性的本质被越抛越远,甚至弃之。

王漪,作为上海山水画家的代表,丰富的艺术经历、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扎实的学术积累,造就了他坚定的笔墨操守和深厚的艺术历练。他凭借多年来在中国文化精神家园中浸润、探索和开拓,以微观之作,诠释出中华造化的大美、大爱、大善、大意境……

通过展览,我们可以在方寸之间,看到万千气象;在咫尺之内,体味丰富内涵,由此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袖”中世界

                                       ——王  漪

我好游历,另亦外出较多,诸如培训、考察、参观、疗休养等等,而致经常住在外面,少则一二天,多则一月。在外期间,每每茶余饭后,我又不喜欢打牌、散步或闲聊,闲着就是看书或看电视,也总觉浪费时间,我有一个“不叫一日白过”的习惯,倘若三天手下不留痕迹,会有痛心疾首之状。因此原因好多年以来便养成了逢外出必带绘画工具,因宾馆的桌子小、灯光暗,也必裁上一批小纸和带上一个灯泡。每每晚餐后,躲进房间,展纸挥毫,甚感慰藉,从此再没了一种失落感。



《坐看云起时》 王漪 10×15cm

记得一次在杭州疗养,我没出过房间,一日三餐均叫餐送房,期间竟画出五十多张小册页,归后真有凯旋之感,不胜惬意。

我创作大画一般安排在双休日,平日晚上因时间短促,缺乏持续性,以小画为主,我把它视作日课,前后下来共计画过几千张之多。因最近准备编辑出版自己的画册,所以从去年开始整理旧作,进行装裱、拍照、存档归纳,以便编辑。近日有朋友来我画室访谈,我即会展出我的一些小画来供大家欣赏雅玩,既方便又文气。

当下画坛,画越画越大,越画越工,且舍画取做,一个个画家沦落为技术工人,画室成了车间。有时他们竟不知这些画作在展览以后挂于何处,也就只能束之高阁。我也有类似情况,很多六尺、八尺、丈二、丈八画作,展览之后存放都很困难,偶尔想看一下,展开、场地、视距都很成问题。另则,现在很多大画,我总感只是在尺寸上的大,在气势、气局、气场、气派乃至笔墨上都未见“大”的气象。



《枕云》 王漪 10×15cm


小画难在于小中见大,咫尺之内要有千里之势,毫素之间含蕴千变万化。

纵观宋元以降,那些传世经典之作有几张是大画,尚置于今天,又有几张能入选各类所谓“大展”。恰恰是这类能藏于口袋或塞进袖笼的小册页、小手卷、小扇面,能使人每每雅集,在渐展舒卷中,便顿生拍案惊呼之状。

我对小画的痴迷,即发端由此,且一直乐此不疲…...



《松隐高士》 王漪 10×15cm


此次应宋文治艺术馆之邀举办此展,我甚感忐忑。宋文治先生在安亭时与我家为邻居,我父亲是宋先生之学生,且宋先生生前亦对我颇多指导奖掖,收获良多,感恩不尽。

在此感谢宋文治艺术馆对我之厚爱,且亦请太仓同仁赐教。

 

2016年9月21日



《夏阴雅集》 王漪 10×15cm



《松隐听泉图》 王漪 10×15cm



《江山风帆》 王漪 10×15cm




宋文治艺术研究会公众号旨在推送宋文治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研究相关信息、资料及高质量文章,欢迎大家投稿及荐稿!

联系信箱:songwzresearch@outlook.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