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摄影技巧】风光摄影必须掌握的构图和用光技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构图是照片的骨架,光影是照片的灵魂,构图角度和用光是风光摄影的两大要素。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都包含着无限量的视觉美点。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候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貌不惊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东西。




一、光影的艺术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风景摄影中,有了光的照射,画面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季节不同,太阳位置不同,光线强弱也不同。每天不同的时间段,光线强弱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不同时间段的色温是不同的。在不同光线照射下,风景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要根据表现意图利用适合的光线,如秋天和冬天利用逆光和侧光拍摄车辆等,被摄体一侧会出现阴影,可以表现其力度;春天和夏天利用逆光的透过光和侧光拍摄花卉,可以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和立体感;早、晚利用柔和光线则可以表现充满清静气氛的风景。




1
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




太阳的位置不同,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风景摄影中,用顺光拍摄景物,能够给人明亮、清朗的感觉。但是,顺光照射景物过于平正、明暗之分不明显,这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融合,画面缺乏立体感。但是顺光的利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简单,摄影者只要使用相机的评价测光模式,基本上就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2
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




尤其是 45°角的前侧光,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同时,对画面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而 90°角的侧光,能够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画面的明暗反差和立体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时,效果更为突出。摄影者在利用侧光拍摄时,要注意尽量对画面的明亮处进行测光,避免造成画面局部曝光过度。





3
逆光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个性的光线。




逆光是指阳光从相机的对面照射过来,景物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主体与背景得以明显的分开。逆光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在每一景物背后都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距离感和良好的透视效果。拍摄逆光景物时,画面往往会因阳光的照射和景物的光亮轮廓而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摄影者在拍摄逆光景物时,最好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来确定曝光时间,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如果摄影者想得到剪影的效果,那么拍摄时以亮部为准即可。




4
4、在摄影过程中,光与影是同时存在的。




但在摄影创作中,尤其是风景摄影中,阴影的作用常常被忽略,甚至有些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刻意回避阴影。然而它仍是很多优秀摄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摄影者只要恰当地把握好画面的明暗对比,就能得到很好的画面效果。阴影的性质决定于光线的性质。一般情况下,漫射光是很难形成强烈的阴影的。画面中如果存在极其明显的明暗对比效果,那么此时的光线大多数情况下为直射光。对于风景摄影,如果是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拍摄,还会得到很长的影子的效果,并且阳光越强,影子就越暗。此时,选择一个至高点拍摄,就会得到非常棒的光影作品。





二、构图的魅力




构图是照片的骨架,构图时,如果把某个被摄体和背景平均分配,画面就不会太好看。拍风景时构图要以风景为重点,而把风景中的某个被摄体作为陪衬。例如拍摄蓝色大海和皑皑雪山,构图时就要优先考虑大海和雪山,使其在画面中占突出的位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1
用角度表现画面纵深感




例如拍摄道路时,在构图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道路位置与规模交代清楚。在这个基础上,为表现道路的纵深感,要选择合适的角度,使道路一端笔直或蜿蜒地伸向远方,把欣赏者的视线也引向道路远端,天际尽头,这样的画面才具有吸引力。如果在构图上只截取中间一段,欣赏者就看不出画面的纵深,缺乏吸引观者视线的要素。





2
2、不要让中景挡住远景




采取竖构图时,要注意天空与地面景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若想表现天空,则天空应成为画面重点,一般来说可占画面3/5左右,而地面景物可占2/5左右。另外,地面景物中一定要有小部分隐隐约约的远景,避免只有近、中景。换句话说,不要让中景的轮廓线把远景完全遮挡住。画面中的地面景物有了隐隐约约的远景,才能和广阔的天空遥相呼应,天地相接,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纵深感。要达到上述目的,就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如果角度过低,画面中便只有近、中景,而没有远景。一般情况下,要采取合适的角度,使地面上的远景进入画面。为表现地面景物的立体感,拍摄时宜用侧光,使景物一侧出现程度不同的阴影。





3
适当“生动之点”




拍风光还要注意动与静的关系。风光照片虽然可以拍摄没有人物,没有车辆行驶的画面,例如人迹罕至的雪山、沙漠、山峰等,这些都符合被摄体的自然环境。但如果拍摄的是有人烟的地区,画面中最好有人物和行驶的车辆等被摄体,缺乏这些被摄体,只表现单纯的风景,会显得有点呆板,缺乏生气。拍摄类似风景时,人物和车辆都是风景的陪衬,构图时宜把这些被摄体安排在中景位置,且占画面比例宜小,使其处在近景与远景中间。这样构图不仅符合人物或车辆所处环境,欣赏者也会觉得比较舒服。





4
明暗对比




早、晚利用柔和光线拍摄风景时,为突出表现近景和中景,可选择较暗的背景,和明亮的近、中景进行对比,画面会具有十分醒目的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选择合适的位置与角度,使明亮的近、中景正好位于较暗的背景中。在较暗的背景衬托下,近中景明亮的细节部分会显得十分清晰。日落前光线还较明亮,利用侧光拍摄,例如前景的芦苇穗、列车和高架电线都被明亮的光线照射,在暗背景衬托下显得异常清晰而醒目,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当你从取景器里看去,被眼前迷人的景色陶醉时,你会认为拍出来的将会是一张真正有价值的风光照。仔细想想,其实你所采用的拍摄角度只不过是围绕被摄体所做的360度环行中的一个点而已。你怎么就能够肯定只有你选定的这个位置、而不是其它什么地方是最佳的拍摄角度呢?有位摄影师就此提出了“环行思维”这一概念。而为了寻求最佳拍摄角度,环绕被摄影体行走的这个圆圈并不一定非得是水平的。它可能是一个高高的山坡,也可能是某条河道边上的小石滩。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我们需要耐心地尝试所有的拍摄角度。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我想,对摄影同样如此,努力寻找构图和用光在风景摄影中的隐藏魅力...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