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榴花不开盼哥回主题曲 张小萍演唱 陈晓玲相册视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创作《榴花不开盼哥回》始末

编剧王晓马


 “三处桃、两树李,守在园内,望断了青山,望穿了水,怎就望不来哥哥回。哥哥喂……榴花不开只候哥哥归!只候哥哥归!” 2012年2月11日,随着国家一级演员张小萍如泣如诉的唱完黄梅戏《榴花不开盼哥回》的主题歌,录像结束了。省电视台的叶龙导演操刀,用了四个机位。叶导也是多年的老友,当年的“寻找七仙女”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他。看演员、导演、忙得团团转,我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变成了局外人,坐在剧场一角,对一路走来的黄梅戏《榴花不开盼哥回》勾起点滴回顾。         


2011年6月,文化厅领导给我打来电话,不到五句话,布置完任务。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安徽的黄梅戏剧目创作任务压到了我的肩上。“你收拾收拾,天把去定远走走。”走走者,采风也。定远,听说过,那里有个回民聚居区叫二龙镇王回岗。以前,类似这样的任务,总有三两个人(有时人更多)同时动作,最后择优行事。都有压力,也都没有压力。总之,有退路。做不了一,就做三。这回,孤家寡人,背水一战。采风那天,厅里领导、省民委的领导,从合肥出发,目的地定远二龙镇回民乡王回岗。滁州的市、县民委、文联、文化馆的同志早就等在那里,有点隆重。在车上我跟民委、文化厅领导说,此回采访,找到感觉最好,找不到感觉就把我留在定远,在回民区泡泡,泡到有感觉为止。


 其实,戏,写起来快。就是那一点令人心动感觉很难找到,在积累中捡翻,在生活中寻觅,碰呀撞的,一旦火花生出,心跳陡然加快,脑子里也就搭起了一方舞台。一个个人物,便能依次出台。我一直认为采风真的不能中规中矩,更是不能开个大规模的座谈会,弄得每个人讲话,面面俱到,像文件似的精彩。过于理智,那肯定就没戏。所谓戏者,不就是每一步“不按套路出牌”嘛!所有的套路,都是戏剧创作的大敌!所以我建议跟大部队分手,与几个文化人一沉到底,请来一个文化站的老文化当向导兼翻译,并说明我只寻找抗日英雄,并强调:最好是落魄英雄。文化人的心有时是相通的,陪我的几个人一下子就听懂了,心有灵犀好办事,马上找到近十名尚健在的回民抗日老战士逐一进行了采访。他们平均年龄85岁,每到一家,搬来几张条凳,就着阴凉处,打捞70多年前的陈年往事,打捞那一段历史,陪着老人发感慨,陪着老人忆旧情,聊得轻松时大家开怀大笑,情至深处,老人老泪纵横。打完鬼子后,部队南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留恋自己的土地、妻儿,不再远行去“将**进行到底”。


今天,虽然他们曾经与鬼子拼过命,身体还留着日本人的弹痕,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回忆,但他们并没有留下什么荣誉,更不说什么待遇了,就是一个老农民!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收获:活着! “我还活着,就是赚的!”采访过的老人,无一例外不通达乐观地说着同样的一句话。对于历史,他们无悔,对于今天他们无憾,我被感染着,感动着…… 在定远的抗日历史中还留有这样的一份珍贵的档案,是一份电文,时间是1940年3月16日,广西学生军第二中队的学生40人联名给李宗仁、白崇禧发电报要求不要与新四军发生摩擦。也就是这一份珍贵的电文,对剧本的架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黄梅戏是女人的戏,但他们是清一色的爷们,在样式上不得不作变动,好在我所要表达的是普遍的“人性”及王回岗回民们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是不区分民族和性别的,人性更是亘古不变,为了方便剧种的表演,我把剧中的主要人物化作女性。人性的善良、美丽及相互的救赎,构成了剧中人物的人生历程。


2011年7月至9月三个月,基本上是凌晨三点半准时打开电脑。写出初稿后,厅长直接打来电话肯定了我的总体思路,指出不足,建国院长也面对面的提了许多修改意见,煽得我劲头实足,卯足劲一稿一稿的改,与李建平导演来回就有七八回合。有一次导演感冒得相当厉害,还从上海赶到合肥与我面对面的交换剧本修改意见,最终有一天,李建平教授非常平静地给我发来短信曰,我与建国院长通了长话,请他安排作曲。言下之意,我可阶段性休息了。角色敲定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何某、梅某担纲,作曲徐代泉,灯光设计,上海歌舞剧院,已经动手,一切皆在程序中。


12月19日,突然接到李导演的电话,《榴花不开盼哥回》剧组突然叫停。原来省黄梅戏剧院与民委对接时在时间档期上有了无法调和的冲突,民委、文化厅希望年底完成录像。而在省黄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剧院改制,商业演出合同一旦签订就不能更改,剧组必须服从剧院的档期。都说安徽是文化大省,黄梅戏又是安徽的品牌。上一回《回民湾》是第二届,第三届安徽就已经缺席,第四届又缺席说不过去。通过协调,潜山的书记、县长一口答应:接下了任务。2011年12月的最后一天,李建平导演给我打来电话,问陈晓玲是谁?我在上戏进修时,李导的导演课我也是常常“穿越”着去听,这回打电话咨询“资源状况”,我实话实说给李导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形象的比喻,这是一个真正下凡在民间,生活在田间地头,接着地气的,没人去炒作,实力甚强的“七仙女”,那一年的“寻找七仙女”大赛,你是评委,对陈晓玲的点评就是你!并肯定地说,剧中女主角沙玉凤,陈晓玲百分之百拿得下!当年,她主演黄梅戏《槐树谣》时,听说省团就想调她过去,她是丢不下一个团里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姐妹、她故乡的剧团,选择了留守,央视的白燕升对陈晓玲也有一个专访。接着我们相约, 2012年元月2号同去潜山。那一刻,我生怕李建平教授婉言谢绝去一个基层剧团排戏,而且又是大过年的。        


元月2号,李建平导演如约而至,我与潜山的韩焰生团长,陈晓玲去机场接机,文化厅领导及作曲徐代泉、配器董润怀老师从合肥早就赶到了安庆机场,在等李建平导演时,大家都有点焦虑潜山的硬件设施能否跟得上。巧得很,韩再芬院长正好回宜,从机场出来,一看都是熟人,几句寒暄以后,韩焰生团长立马对韩院长提出帮助的请求,韩再芬院长拉着拉杆旅行箱站在大广场上连声表示:全力支持!说得韩焰生高兴得有点手舞足蹈。《榴》是个**历史题材,**题材的“五老峰”(老题材、老人物、老主题、老故事、老手法)必须跨越,不跨越“五老峰”,你写出来的戏不给人家笑死就会给人家骂死。对于我来说,上一个戏,只能给自己添分,不能给自己减分。人生、人情、人性,历史感、沧桑感,是这个戏的努力方向。写戏总要找到打动人的几个点,要让人能看得下去。几个月的没日没夜,还没有“江郎才尽”的哀叹,也没有体力不支的感觉,总之一句话,挺顺溜。记得中间有一段,有点文思泉涌的味道,一气呵成,写了近四十句的唱词,李建平导演看了以后,觉得过长,让我删,一个晚上删了又恢复,恢复以后又是删,一字一句,句句舍不得,做李导工作,请求保留,但导演从舞台节奏考虑,我找不到不配合的理由,忍痛割爱,删了近十多句。岂知,元月2日,我们几人在潜山见面(导演、编剧、作曲、配器),徐代泉老师讲到陈晓玲的演唱就兴奋起来,夸她的灵气,不仅是黄梅戏味道浓厚,很有个性特色,这是演员的一大长处!能让她多唱就多唱,平词、花腔、二行、三行、八板,来他三四十句最好!导演听作曲如此建议,对我投来询问目光,我马上表示赞同,这样,做出又一轮的修改,就是现在大家听到的第六场中一段最长的咏叹调!陈晓玲的唱确实是没得讲。录像的当天,我本是准备好好拍一点剧照,岂知看戏进入了剧情,请来帮忙拍摄剧照的安庆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助理李龙说道,你拿个照相机,怎么不见你拍照?我曰:你们不看字幕不懂剧情,而我,演员在台上上一句下一句,我是清清楚楚,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全剧,进戏了,加上陈晓玲的表演情绪饱满,唱腔好有张力,已经打动了我这个编剧,早已是热泪盈眶,丢了拍照的心情。记得自己在一次剧本研讨会上说过:戏曲创作不是说不要技巧,但技巧不是绝对的因素。一次次的艺术创造,就是一次次生命的燃烧。燃烧起的激情,驱使你进入创作状态,才能写出好戏。就是大家常挂在嘴边上的要找到“一针见血的真情实感!”不要矫情。若是你自己都不激动,你怎么能去激动、感动别人。 


大型现代黄梅戏《留花不开盼哥回》,由原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全国著名导演李建平导演,安庆作家王晓马编剧,潜山县黄梅戏剧团排演。该剧取材于我省定远县二龙镇王回岗回民聚居地回族姑娘沙玉凤与新四军老战士黎生栓之间的感人故事。 








分享 | 戏曲 |  文化 | 倾听 | 故事

-小蕾之家-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生而为人,自有其意,何必流言蜚语误了安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