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每日一题)剪辑基础和EDIUS操作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以下哪部影片是由多个镜头构成的( D )

A 工厂大门 B.火车到站 C.出港的船 D.《绳索》

《工厂大门》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由法国导演路易斯·卢米埃尔所导,在1895年3月22日上映。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俩在一家咖啡馆里公开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电影的诞生日。拍摄时摄影机在门外记录了下班工人走出门外,骑车的,走路的,一幅自然真实的景象。法国著名的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说“至今还使人感到一种朴素的魅力。”大门在略靠右边,在中间靠左的地方还有一个小门,因为光线暗,所以是黑色的。大门和小门刚好形成黄金分割。从大门出和从小门出的人,在构图上,也形成力量的平衡。《工厂大门》在表现了工人以后,接着是一辆由两匹骏马拉着的马车载着厂主们驰进大门。

《火车到站》本片是路易·卢米埃尔在1895年秋冬之交时在巴黎萧达车站月台上拍摄的,只有17米长。用当时的手摇放映机减低了速度,可以放映1分钟左右。《火车进站》所引起的最大反响就是恐慌。据说当看到电影中火车朝自己驶来时,观众们都惊恐地四散逃窜。

《出港的船》剧情介绍:两位卢米埃尔夫人在为一艘出港的小船送行。画面巧妙的运用了对角线式的构图方法。右上角的后景中是防波堤及站在上面的两位夫人和她们的女儿,左下角的前景中则是她们目送出港的两个奋力划浆的戴礼帽的男人;不断冲击堤岸的海浪具有一种立体感。画面上地平线与海平面重叠,位于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与黄金分割率的构图原则出奇符合,画面后方的天空和海洋,不但展现出海洋的空间感,而且给观众以想像的余地。总之本片在构图方面具有...

《绳索》是希区柯克的第一部彩色片,拍摄于希区在好莱坞声誉日隆的1948年,取得了相当好的票房收益和评价。但希区柯克后来却将《绳索》称之为“愚蠢”。但就是这次“可以原谅的试验”展现了一位真正的电影艺术家永不停息探索电影奥秘的可贵精神。《绳索》的剧情和主题同样有独到之处,但和影片在电影技术方面的创新尝试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希区柯克对长镜头的运用和效果做了前所未有的尝试,同时对彩色片中灯光和色彩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究,这才有了后来《后窗》《迷魂记》等彩色片中那些过目难忘的优美场景。蝴蝶的第一次振翅总是笨拙可笑的,但正因为有了飞翔的尝试,它才能最终幻化成阳光下翻飞的精灵。

  “电影,就是记录真实”。希区柯克是蒙太奇理论的最优秀实践者,《惊魂记》中的浴室杀人场景和《西北偏北》中的飞机追逐场景都是电影学院教科书中的经典范例。但可以保证时间和空间在客观上的持续性的长镜头所体现的真实是更加客观的真实。因此希区在看到《绳索》的剧本进行的时间和情节吻合的时候,便产生了进行一种极致试验的“妙想”:拍摄一部只有一个镜头的影片。

以詹姆斯-史都华为代表的优秀演员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排练。灯光和演员的彩排用了十天,拍摄用了十八天,而因为天空颜色的问题重拍9天。为了实现自己的妙想,希区柯克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尝试。因为一本胶片只有十分钟,所以要分成八个段落,用角色的后背或者箱盖特写遮盖黑银幕,或者将角色视线转移作为剪辑点,从而达到一个镜头影片的视觉效果;影片故事的发生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十五分,自然光线的不断减弱的效果也对灯光的运用提出了崭新的挑战。

  《绳索》是希区柯克的第一部彩色片,但在第一次尝试中希区已经展现出了大师的高瞻远瞩。回顾彩色片诞生早期的大部分影片,观众会很容易发现一种色彩过分使用和混乱使用的倾向。繁多而杂乱的色彩充斥画面,缺乏层次感和美感。这和有声片早期台词过多的倾向有相似之处:面对新技术和新表现手法,,失去了对新技术的控制力。而希区柯克却敏锐的发现,一般摄影师在拍摄彩色和黑白片时采用同样的灯光原则,缺乏色彩感是很多摄影师的软肋。黑白片时期用背景光将演员和背景分离的做法也已经是画蛇添足。针对这些问题,希区大胆的减少了色彩的运用,并在色彩的平衡感和如何更好的烘托氛围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在后来的经典作品《惊魂记》中,希区柯克让珍妮特-李饰演的女主人公在偷窃前后分别穿白色和黑色的内衣出现,象征道德的沉沦;而在《电话谋杀案》中,随着影片氛围的逐渐阴郁,格蕾丝-凯丽的着装也越来越暗淡,压抑;而在《迷魂记》中,绿色霓虹灯的侧面照射,将金-诺瓦克扮演的“死而复生”的女主人公表现的如同刚从坟墓中爬出来一样。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就是因为众多这样的细节所带来的整体风格的魅力。

  希区在场景调度,演员表演,机位移动和色彩灯光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在《绳索》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尽管影片并没有得到新的电影理论成果,但这次勇敢的实验因为希区的智慧和探索精神而在电影史上留下一抹亮色。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