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对话张天博:非理想主义者的追梦路 | 围炉 · CUHK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张天博,微电影在《追梦人》导演,辗转尝试多个专业,驻扎中大将近七年,现香港中文大学新传Mphil在读。


张然=张

张天博=天


张 | 天博,现在在中大做什么啊,你在中大待了多少年了呢。


天 | 现在在读新传的mphil, 从本科到现在有七年了。


张 |  先聊聊你的微电影吧,微电影拍了多久啊,演员这些都是怎么找的。


天 | 微电影拍摄时间大约二十个小时,演员是内定的,从12届的朋友中找的,主要是曾经的琥珀剧组和普剧的人员,龙套就是我们这些剧组人员自己去演咯。(那拍电影遇到了什么困难。)缺了一个机位,然后还是用单反拍的,有点尴尬。(剧本是怎么确定的啊?)我自己写的啊,当时写了之后,给身边的朋友看了看,大家看了都挺有感触的,蛮引人深思的,比较适合毕业季这个话题,于是就决定了。


张 | 创作这个电影的动机是什么呢。


天 | 我一直想拍一个讲大学感受的微电影,正好符合毕业季的主题,不过后来一些事情,毕业季没参与,就通过魏大师(魏鑫宇)和野草的帮助拍了这部微电影。也算是机缘巧合。(为什么对毕业季的电影有一个执念呢?和自己的经历有关系吗?)对毕业季电影没什么执念的,就是感觉当时的主题和毕业季的时段都比较到位,就想拍点微电影,讲讲大学的惆怅。这种惆怅就是迷茫啊,大学对于有些人而言不就是最迷茫无助的时期吗,陷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里。和自己的经历肯定有关系啊,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些人”中的一个吧。那些理想不是赚大钱的主流工作的人,但同时又没有什么经济实力支撑,很矛盾又很迷茫吧。正好宋晋和魏大师(魏鑫宇)都说剧本感同身受,就决定拍了。想通过这部电影,表达一下这些人的感情,让他们了解到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人。(那拍摄电影当时有没有想过商业价值呢,有没有出于为自己打广告的想法呢?)没有考虑商业价值,也没有考虑给自己打广告,这就相当于一个练手的作品,拍的不是很好,也没迎合观众,谁会愿意为了这样的东西买单呢。


张 | 电影的结局呢,男主角其实是梦想触手可及却选择了现实,很令人唏嘘啊,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天 | 我这个人不太喜欢给观众喂鸡汤,想让大家多思考一下,当时有参与人员建议拍两个结局,像平行世界那样,让观众自己选择。我觉得那样就把观众喂饱了,没有思考的空间了,就想拍这样的一个结局,而且这样的结局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的,更能产生共鸣与叹息。



张 | 你读书的轨迹是怎么样的啊?感觉你读书的跨度很大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跨越呢?转换的时候会有犹豫吗?那又是什么让你不再犹豫了呢?


天 |   我本科读的是商科和工科的双学位项目,Master读了新传的corporate communication.   现在在做research(研究)。


对新传的兴趣是因为本科上了相关的课程,然后这是一个和自己理想的电影行业比较接近的东西,既然自己现在还没有勇气放手去学自己最想学的东西,就学个沾边的吧,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可以进入这个行业的。


然后又和教授聊了聊,其实读master我觉得挺浪费时间的,但是为了读Mphil,这一年必不可少。不过至少自己还是学到了东西。(为什么没考虑直接申请Phd呢?)26毕业的Mphil和30岁毕业的PHD 差距很大的,不像50岁和54岁,二十多岁的四年还是很重要。

 

张 | 那你觉得你从不同的专业当中学到东西哪一些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影响。


天 | 商科的话应当是市场(marketing),教会了我如何去分析受众群体;工科就教会了我一些硬技术,以后至少可以找碗饭吃;其实影响最大的是现在学的哲学吧(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学习,让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fact,有没有客观存在的真理与规律这些东西,毕竟在其他的科目上很难学到实证主义,解释主义这些东西。


张 | 工科和商科的背景对你现在学新传有什么帮助吗?


天 | 新传学院去年想招一个人做大数据方向的研究,还招了我现在的supervisor,然后我的正好有工科背景,比较符合这个大数据方向的研究,应该算是辅助了我申请(所以人生有的时候真的是机缘巧合,你永远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做了的事情会对以后的自己有什么帮助啊。)然后以前的编程背景也对现在的研究很有帮助,所以这些背景至少在硬技术上面支持了我的发展。



张 | 那又为什么喜欢电影行业呢?


天 | 一开始觉得让别人开心娱乐是很高尚的一件事情,所以相当演员。后来又觉得通过演员成为另外一个人,挺好玩的,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简直不能更爽啊,同时还可以学到不同的人生经验。我觉得自己还蛮容易进入别人的心理状态的。再后来又觉得其实导演啊,编剧都需要体验别人的人生,所以就对电影行业感兴趣,不过最中意的还是演员啦。一个可以影响别人的情绪,带动观众一起体验喜怒哀乐,在我心中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张 |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理想的呢。


天 | 中学吧。(那高考的时候怎么没有往这个方向努力呢?)一个努力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哪里来的勇气去艺术类大学呢?现在长大了,也能独立生活,有自己判断能力了,中学还是不懂事,哪个大学好就去哪儿,就有勇气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那是什么给了你勇气呢?)成就感,不断看着自己在成长,在进步。反正至少做出努力不会有什么损失,就一直往前走了下去。(那有没有什么时候动摇了呢?)有的,本科毕业的时候,家里是想让我继续读工科的phd,后来就坚持让我读研,那既然这样,我就折中读新传的研究生好了。


张 | 所以你读新传其实还是有现实考虑的吗?


天 | 是的啊,我并不是那么理想主义的一个人。读新传是一个折中之计,距离我的理想行 业很近,但同时又可以维生。Mphil和master都是可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我不会义无反顾地去奔赴理想。(那我可以理解为坚持一下理想,又和现实妥协一下吗?)差不多是这样的 。


张 | 那你认为自己是偏理想主义呢还是现实主义呢?


天 |  不一定吧,一直在变。我认为的理想主义是人定胜天,相信绝对,是非对错分明;现实主义就重结果不重视过程,对于是非对错的标准没那么僵硬。初中的时候很理想啊,高中就偏现实了,现在肯定不是理想主义,又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原来的时候看对错看利弊,现在就会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和错的标准都是人类社会制定的,那人类社会的标准从何而来呢?这就很难说了。我自己现在也就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



张 | 你觉得人应不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呢?当你与别人冲突,或者世俗的标准冲突的时候呢?


天 | 只能说it depends。 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了。就像你说有的时候可能天气好,你就觉得心情好,想坚持理想,有的时候心情低落,就觉得想要妥协,这些事情你说不准。(可是做决定的始终是自己,自己的主观因素占很大一部分啊?)可是做决定是很多因素的融合,你不能把什么单独拿出来分析。主观因素有基因有心情,外在因素有天气有成长轨迹。这个真的很说。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只能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可是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只能适用于自己,没有人和自己有一样的经历啊。(那面对矛盾呢,就像电影里主人公和父母的冲突。)需要主人公自己去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啊,冲突的对方也是会对你影响你的因素。我一直都比较坚信的是每个事物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有一个可以衡量的价值的,这个价值只有你自己知道,做决定的时候,你就会去衡量哪个因素带来的综合价值最高,这就像是出去玩和不写作业,如果你认定出去玩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你完成作业带来的价值大,那你一定会选择总价值大的。


张 | 那这个事物的价值你要怎么界定呢?

天 | 你要认识到每个事物的价值啊,这个就是最难的事情。因为总是有不断新的事物发生,那杆衡量价值的秤随时都会往不同的方向倾斜(所以迷茫和犹豫是每个人的常态?)你要相信,那些看起来侃侃而谈,心志坚定的人,他们也是迷茫挣扎的。


张 | 每个人都是迷茫而又挣扎的,那又没有什么想法或者信念支撑着你,没有变过的?

天 | 活下去吧,我怕疼,我不敢跳楼,不敢。我认为害怕是支撑人活下去的一大信念,未来是未知的,我害怕以后没钱,我要现在尽可能的规避以后穷困潦倒的风险,我怕以后不开心,我就要规避这样的风险,我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论有没有依据,但就我看来,害怕疼,是我走下去最大的动力。


张 | 那你对那些深陷迷茫与犹豫的人有什么想说的吗?


天 | 趁着你们还在大学的时候,多花些精力去认清每个事物在你心中的价值,如果你能了解,做决定其实很简单。




文 | 张然 

图 | 张天博

微电影 | 张天博

编辑 | 陈欣

围炉(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菜单栏目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