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心理】“关系”心理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蓝色字样,关注“健康上海12320”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不管与对方待的时间有多长,两人的关系依然像隔着一层纱,始终无法变得亲近。虽然你们会一起上课、吃饭、走同一段回家的路,但是,至多是从普通朋友变成了经常待在一起的普通朋友;即使努力想要和对方变得亲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方似乎并不接受你的“橄榄枝”。每一次想要变得亲近的期待,都变成了必然的沮丧和失望。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无法亲近?


心理学理论指出,关系由不亲密走向亲密,这种状态的变化会经过四种阶段。

  • 探索期,即点头之交;

  • 情感试探期,开始针对一般事件探讨,如社会新闻等;

  • 情感期,开始谈及私事,包括关于自己的成长经历、情感遭遇等;

  • 稳定期,关系迈入“高原期”,可以相互预测情绪。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没办法变得亲近?




很简单,

因为他们与人的关系会长期停留在情感试探期,

没办法进入第三个阶段——情感期。




一般来说,

自我坦露是衡量关系是否亲密的重要标准。

自我坦露是指,

个体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观点的过程。




它由两个维度决定:

  • 广度,也就是指谈论话题内容的广泛性,比如生活、工作、情感等;

  • 深度,包括谈论话题内容的深度和私密。你会发现,身边越是和你亲近的朋友,知道你的秘密也就越多。也可以反过来说——正因为你们知道彼此的秘密,所以你们变得更加亲密。



如何通过自我坦露促进亲密?




想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你要做到两点。



首先是“共谋”,所谓“秘密”,便是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的事情,一件事一旦被所有人知道了,也就不能称之为“秘密”了。当你把秘密告诉对方的时候,对方和你就拥有了某种“共谋”——跟对方做一件只有你们两个才理解的事情,外面的人都不知道的事情。这种关系的特征是私密笑话、绰号,以及越来越强的联系感。 简而言之,“共谋”便是“我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由此产生优越感和默契感。


其次,是基于“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即一种行为应该用一种类似的行为来回报。当你在进行自我坦露时,成为行为的发起方,率先把自己的情感、想法在对方面前展现出来。一旦对方接收到这个信号后,出于“互惠原理”,他也会适当地袒露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此作为回应。在这种良性互动下,彼此的关系便会变得更加亲密。


但是,不要因为想要和一个人变得亲密,就毫无限制地进行自我坦露。因为你可能遇到各种情况,比如,对方对你的自我坦露没有反应、对方利用你的秘密伤害你。因此,自我坦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仅仅是一方坦露,无法使关系变得亲密。

人与人之间,其实是个化学反应的过程,而自我坦露不过是催化剂,本身合拍的两个人能够迅速产生反应,而不合拍的人无论怎么添加都没有反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君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