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黑泽明:减去梦想,我的人生等于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 | 十点君

1998年9月6日,日本电影大师级导演黑泽明与世长辞,享年88岁。


他1910年生于日本东京都。


1951年,凭借《罗生门》在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成为金狮奖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人。


1975年,凭借电影《德苏·乌扎拉》获得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奖。


1990年获得第62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黑泽明(左)与费里尼


斯皮尔伯格说:。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说:他是我电影人生的原点。


张艺谋说: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的世界时,要保持自己的性格和风格。




然而,许是与我们的时代相隔太远,这位获得如此赞誉的大师,除了电影学院、影视专业等需熟读他的电影外,我们普通人或许只听其名,并未看过他的电影。


十点君也只在当年读大学时,看过他经典的《罗生门》,那个后,有解释的说辞,鬼魅的气氛至今仍留在心中无法散去。多年后,又重新观看,并看了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黑泽和子所著的《黑泽明100》,才对这位大师有了更多了解。


今天,在黑泽明去世18周年的日子里,十点君想为大家介绍这位大师的一些生活趣事,或许你们会看到一个更加可爱、人性化的黑泽明,了解大师之为大师的点滴。


斯皮尔伯格、张艺谋视他为偶像

在日本,。


据说来历有二,其一是他在现场指挥严格,事事要求完美,经常大喊大叫,加上他体格高大,。后来因为他在电影界卓越成就,,代表大家对他的尊敬和认可。



左起:乔治·卢卡斯、黑泽明、斯皮尔伯格


在美国,当今好莱坞的“四驾马车”——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和斯科塞斯,全都是黑泽明的粉丝。马丁·斯科塞斯甚至为了在黑泽明的《梦》里客串只有一场戏份的梵高,而扔下了正在拍摄的电影,让几百个剧组人员原地待命,自己飞去日本。



左起:黑泽明、科波拉、卢卡斯


在中国,张艺谋曾有机会见到黑泽明,但他说,“那时我不敢去,一个‘老百姓’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去见‘皇帝’呢?”


曾想成为职业画家


很多电影大师本身也很会画画,比如徐克的分镜头甚至可以直接当漫画来看,北野武的画作能直接被画廊收藏,黑泽明在绘画上走得也很远。



青年黑泽明,也是一清朗少年


他从小喜欢画画,师从西洋画派的冈本唐贵。中学毕业黑泽明没有考上美术学校,于是他一直自由学画,沉迷于美术、文学、戏剧、音乐和电影之中,以成为职业画家为目标努力着。



黑泽明的电影分镜稿


然而到了26岁,还是一事无成,两手空空,成为画家的路似乎又困难重重。关键是黑泽明意识到,自己似乎缺乏成为画家的天赋——


“没有一双独特的眼睛,他看梵高的画,再去看外面的景物时,那些窗台、建筑、树木、流水就成了梵高画笔下的一切,看塞尚的画,那么目之所及又成了塞尚的画布”。


于是他决定找一份工作,考入制片厂成为副导演,走上了另一条路。在面对人生的低潮期时,父亲曾对黑泽明说过一句话:不要着急,也没用着急的必要。要等待下去,前进的道路自然会打开的。


黑泽明画作受梵高、塞尚影响很大


他的绘画能力在日后拍电影时派上了用场。


他发现如果自己事先画出电影的分镜头场景,常常能帮助工作人员和演员了解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在拍战争史诗片《影子武士》时,投资方不愿意投资,于是他画了几百幅电影分镜头画面,把他对这部电影的热情通过画面传达给投资商。



1985年,黑泽明拍摄的电影《乱》,是黑泽明分镜头的集大成者,单服装样式就有190张,建筑构造图有46张,机位图有247张,角色表情有49张......


有画廊开始注意到他的这些画作,而黑泽明一直也幻想着有他自己的展览,后来他的作品在巴黎市立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展出。


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

在拍电影《梦》时,为了拍出想象中梵高的麦田,他们种了4个月的麦子。为了拍乌鸦飞,他们用铁丝网抓了2个月的乌鸦,刚好250只。而这些,仅仅为了40秒的拍摄。



《梦》的镜头与《麦田上的乌鸦》


拍《七武士》时,有一个镜头是拍摄演员下河捉鱼,黑泽明要求全部动作必须在一个镜头里拍完,结果所有的鱼都用完了都没有完成满意的画面,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去买鱼,一遍又一遍地继续拍。


另一幕,黑泽明需要茅草屋被烧的情景倒映在河里,为了拍摄出完美的画面,他让剧组搭了三次景,烧了三次。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终,原定3个月杀青的电影拍了整整8个月,原有的预算花了两倍多。



《七武士》剧照


61岁走到人生低谷,曾过

看上去硬汉一个的黑泽明也曾过,这发生在他61岁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黑泽明的低潮期。他与合作无间的三船敏郎决裂;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合作拍摄的电影《虎!虎!虎!》因各种问题搁浅,最终福克斯公司以黑泽明神经衰弱为由,解除了他的导演职务;1970年,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并非神经衰弱,黑泽明仅用28天就制作完成了小成本电影《电车狂》,但票房成绩却很惨。


接连受挫,1971年,黑泽明用剃须刀割腕,未遂。


直到1975年,黑泽明拍摄了日俄合作的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经典之作《德尔苏•乌扎拉》,摘得第4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才走出了这次漫长的低潮期。


《德尔苏•乌扎拉》剧照

接受采访时,女儿黑泽和子回忆说:当年风光的时候,父亲身边围着很多人,口口声声叫他大师,但是拍片不顺利时,那些人一下子就消失了。而且当时有很多传言,说日本电影在走下坡路。父亲无法接受这种现实,觉得自己为日本电影做了很多贡献,一个人承担起日本电影的很多重负,到头来却那么不被人理解,很痛苦。

然而,黑泽明的这段经历也正告诉我们,即便已经功成名就之后,你仍然有可能跌入深渊。而正因曾风光也曾落魄,大师才深知人性的幽微与复杂,后期拍摄出《影子武士》《梦》这样更复杂、深刻的经典作品。



《影子武士》剧照


十点君看过这部被推荐了很多次的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黑泽明以一种蛤蟆来自比,道出心中不能自满,一直在努力的心态。而书中轻松温馨的叙事,有少年心事,有成长烦恼,人生道路抉择的人生故事,让我获益匪浅。


因此,诚意推荐三本十点君自己看过的与大师有关的书。愿大家能在电影和书里,了解这位大师丰富的精神世界。




《蛤蟆的油》

作者: 黑泽明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人生若是分场,《蛤蟆的油》就是黑泽明的上半场。这本自传写于80年代后期,黑泽明当时68岁。虽然写到50年代初拍完电影《罗生门》就戛然收篇,但很像黑泽明的影像绝唱《袅袅夕阳情》,浅白却又实在。

也许是黑泽明的大师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完全没想到他的成长经历这么风趣幽默,又温暖恳切。其成长自述中记录的一切人和事,都有种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提到小时候天不亮即起床步行一个小时去学习剑道的经历,与发小植草圭之助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点滴。


亲切的语言,流畅的画面感,如同泉水细细流淌而沁人心脾。让人领悟到,大师是何以成为大师,大师小时候也是个爱哭鬼,大师对人生对自己到底有着怎样的看法。




《黑泽明100》

黑泽和子编
新星出版社

黑泽和子在本书里收录了黑泽明喜欢的100部电影,并保留黑泽明的所有评语。这份影单从默片时代的《残花泪》到北野武的《花火》,从《偷自行车的人》《四百击》到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宫崎骏的《龙猫》……


在只言片语里,我们能感受到黑泽明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例如他评伍迪·艾伦说: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怪人,多产而且从未停止创作,仿佛在和自己战斗。我就是一个凡人,靠的是后天努力,而我感觉他虽然拥有才华,但怀着与才华相应的苦恼。


深入,有趣。黑泽明曾说,“观赏电影,如同和导演会面。他们的个性越丰富,则电影越精彩”。跟着大师看电影,再度发现电影的乐趣。




《等云到:与黑泽明导演在一起》

[日]野上照代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野上照代是黑泽剧组的老臣,从1950年的《罗生门》开始,由场记、导演助理一直做到制作经理,参与了黑泽导演几乎所有电影的拍摄。她在书中讲述了黑泽的性格、处事作风、创作方法、他与演员和工作人员们的关系。


她笔下的黑泽明真有王气或霸气,从剪辑、摄影到自己并不在行的作曲,黑泽导演其实事事都想掌控。但“关于电影,有三件事,黑泽明先生说了不算——天气、动物、音乐。对这三样,除了等待或放弃,没有别的方法,黑泽明先生是不会放弃的,他选择等待。”


*本文为十点读书整理创作。图片来自网络,部分文字来自《蛤蟆的油》。其他公众号若要授权白名单,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祝好梦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购买精装【函套版阿城文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