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李安的新片我喜欢,但我想先泼点冷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安叔的新片上映了。


做为华人之光,安叔每次新片上映必然引来极大期待,尤其在中国。


今天,在这个咱自己创造的节日里,来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但这回,小丑要先泼下冷水。


首先是片名。


不是片子不好看,但片名可能会误导一部分观众的预期。


电影译名的最后两字是“战事”。


但实际上,本片的英文名是: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中场休息/行走。


--本片并不是一部战争片,而是一部剧情片。



 

其次,视觉。


之前的《少年派》,安叔用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画面,讲了一个带着哲学意味的故事。


《少年派》的包装尝试结合是成功的。


这次,安叔更进一步,挑战技术,用了据说能让人进入电影的120帧,4K, 3D技术。



 

别急,我不再为大家科普这些技术概念。


因为,在全球,能支持这种先进技术版本的电影院,只有5个地方: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


而且,在这5个地方,也只有少数影院支持最高级技术版本。


所以,这样的技术对大部分观众来说等于没有,因为看不到。



 

但60帧的版本,会相对多一些,小丑看的就是60帧版本。


建议不在这五个城市的朋友,可以的话就选60帧的体验一番吧。


相比起来,高清太多太多了。


但,60帧的效果对小丑来说仅限于此,并没有让小丑有进入一部电影的感觉。



 

第三,是故事。


这个故事其实还在挑战一部分上电影院的观众的习惯。


它并不是一部爽片。


里面甚至有着大段大段的对话。


战争场面只出现在回忆倒叙的部分,且双方打仗的场面很少,也不大。



 

个人建议:如果当前状态,想看一部不用动脑的《速激》,《奇异博士》这样的片,建议您暂且放一放本片。


毕竟,安叔的电影,从来不会只是爆米花。



 

冷水泼完了,来聊聊电影。


这部引起不少争议,且在海外口碑不高的安叔新片,在国内反而评价蛮高的。


现在豆瓣上是8.5分,赞的人不少。


只是,这部电影需要您静下心去看。



 

李安这次讲的故事格局较小:


19岁的士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的一次战斗中,因为作战录像传遍网络,被美国人奉为英雄。


他和整个小队也获得回国休息的机会,并被邀请至美国橄榄球赛的中场休息亮相。


电影则围绕比利小队参加球赛中场休息的前后经历开展。



 

但安叔却在这种不大的格局下,将故事挖的很深。


依旧是安叔那种细腻。


电影的叙述方式,是正叙穿插着回忆倒叙交互进行的。


由此,形成了两个环境下的对比。




这种对比,就像这张海报,实景是赛场一角,休息的比利林恩。


但他的影子,却是战场上时刻准备战斗的大兵。

 



这样的对比,也带出了人物矛盾的感受。


比如比利林恩对受到表彰这事就有着困惑:


这事很奇怪,有人表扬你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

 



借由比利林恩的视角,李安再带出了一众吃瓜群众的众生相:


发布会上,记者问比利:你在与搏斗时,有什么感受?


比利回答:那个时候,我哪有时间想什么感受?



 

这些,是带着讽刺意味的。


对于这些英雄士兵,电视台关心的是他们能否提高收视率,其它机构关心的是他们的故事能否带来商业价值。



 

,这些大兵们也要压抑自己的本性。


在聚光灯下,反而没有在战场上来得自在。


一场发布会,一个记者问小队:你们平时不打仗都在想着什么?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同一时间都是:想女人啊!


但却不能这么说,而要回答:健身,下棋,玩电子游戏,为打仗做好准备。



 

傅园慧那句名言:鬼知道我都经历了什么,就与这个电影有种不谋而合的意思。


安叔电影中的吃瓜观众,有着这样的心态:


谁管你经历了什么,我们只是希望你经历了我们希望你所经历的。



 

新片,不再做过多剧透,但小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进电影院的电影。


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安叔依然做到了绵里藏针。


片中的比利林恩,不断面临着要做出选择,这些题目,对他来说并不容易。


李安拍的,是一个叫比利林恩的男孩的一段成长经历。


叙述的,是一个大兵的故事。


但在这个电影中,大兵比利林恩的故事却不再属于他,而是属于全美国人民。




与其赏析电影,不如享受电影。

长按以下二维码,一起看电影吧~小丑微博:“库布里克小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