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黑白摄影构图中的反差和影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黑白摄影作品中,反差和影调是摄影师控制作品质量以及呈现美感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没有彩色的存在,黑白摄影中的一切画面魅力都将由丰富的、深浅不一的黑、白、灰呈现,每个场景都有自身的反差,所以在构图的时候必须要结合考虑到场景的反差和影调,这是拍摄好黑白摄影作品必不可少的关键。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国际摄影界公认的顶级风光、建筑大师与摄影教育家Bruce Barnbaum是如何在实战中详尽分析黑白摄影中构图的反差与影调的。


(图1)庶务修士食堂,喷泉修道院

这个主题表现了一个复杂的矛盾:我应该降低反差来保持食堂内部的细节,还是保持反差放弃外部的细节。我选择了后者,把外面的灌木丛隐去。照片的兴趣中心,是这间有100 多米长的食堂,它是给在那里工作的非神职人员(庶务修士)使用的。虽然你的视线会被透视的牵引力引导到远处白色的出口处,但那里显然不是兴趣中心。



(图2)雕像和廊柱,杜伦大教堂

阴暗的影调表现了杜伦大教堂深沉的氛围。虽然辞典编纂者塞缪尔• 约翰逊的雕像在沉思,但表现得栩栩如生,一种冥想而严肃的氛围占据着这幅作品。



(图3)无名骑士墓,赫里福德大教堂

由于阳光透过左侧无法在照片上看到的窗户洒进教堂,这幅影像以中灰和浅灰影调为主导。尽管前景是一位已逝骑士的墓,但这幅照片比杜伦大教堂的照片表现出更多的乐观情绪。更明亮的影调也许正是这个区别的原因。

一张照片可以是高调(以亮调为主)、低调(以暗调为主)或者是混合的。高调和低调相片的氛围相似吗?大多数情况下,两者产生的情感会有很大差别。

在我的英国教堂系列作品中,有两幅照片(见图2 和图3)可以说明反差和整体影调的一些要点。虽然影像的内容非常相似,甚至在构思上也有一定的类似,但在杜伦大教堂拍摄的一幅整体影调较暗,反差较大(虽然两幅的影调范围几乎相等,都涵盖从白到黑的跨度)。对于我来说,这一幅有一种沉思的氛围,而在赫里福德大教堂拍摄的一幅则包含更多的希望和乐观精神—尽管实际上杜伦大教堂的雕像是一个正在阅读的人,而赫里福德的雕像是一个死去的骑士。

这么说,暗调会唤起忧伤的情绪而亮调会唤起乐观的情绪吗?

未必,但我认为它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这种趋势。这并不是一种规则(我们要经常注意避免所谓“规则”,因为它们经常失效),但会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往往都是正确的。


只要思考一下,你就可以发现我们的日常语言几乎可以分成两种:我们经常会说到“光明的情绪”、“阴翳的心情”,或者某人有着“快乐阳光的性格”、某种不祥的氛围就像“乌云密布”一样。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的视觉语言可以被翻译成摄影作品,而视觉语言又传达了我们的内心感受。总的来说,高调作品容易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而低调作品容易产生阴沉悲观的情绪。

如果你想表达的情绪与照片的反差或影调不匹配,那你的作品就会大打折扣。我相信有时候这个问题应该归咎于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所有照片都应该有纯白和纯黑,以及之间的灰调(除了在可以取消中间调的画意摄影中)。这条规则不仅不能成文,更应该置之不理。我会用两个例子来说明。



(图4)阳光,萨克拉门托议会大厦公园

这张照片最暗的部分也只是中性灰。暗调在这里是不合适的,它们会抵消那种整个场景都充满光线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由于晨雾对阳光的散射而造成的。那道不成文的规则—照片中必须有纯黑和纯白—必须被舍弃,就像其他所有艺术和个人表达的规则一样。

《阳光,萨克拉门托议会大厦公园》(见图4)是第一个例子。那天早上,当我在加州议会大厦的台阶上设置好照相机,望向公园,我觉得景色中的一切都充满了阳光—仿佛每棵树、每块株草、每片叶都是光源。似乎所有地方都没有阴影。


我希望我的照片可以反映出这种明亮眩目的感觉。照片的影调范围是白色到中灰:没有黑色,因为完全不需要。我觉得应该暗调是完全不协调的。它们会破坏早晨的氛围。表现氛围比遵从那条武断的规则重要得多。

当时,如果另一位摄影师站在同样的位置,他也会有同样明亮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会被演绎成非常不一样的影像。我经常看到有些作品中,阳光从树的剪影之间倾泻下来。这种演绎可以非常完美,也可以用于这个场景,但必须由对光线有不同反应的人拍摄。


第二个例子《门房,莱纳科斯特修道院》(见图5)


(图5)门房,莱纳科斯特修道院

这幅图像最明亮的部分是地平线上面的天空,它不仅不接近白色,甚至连浅灰都算不上。到了傍晚时分,在浓厚的乌云和毛毛细雨之下,门房和树木的细节已经很难看得清。明亮的影调是不合适的。就像图4 一样,照片中必须有纯黑和纯白的规则必须被舍弃。

拍摄于英国。这幅照片没有白色,甚至连浅灰色也几乎没有。拍摄的时间是一个雨雾天的黄昏。光线正在消失,需要30 秒的曝光。虽然是一个阴郁的时间,但照片没有表现出压抑的氛围。

第一次扩印出这幅作品时,我很介意白色的缺失(并不是因为它的视觉效果,而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印过没有白色或浅灰色的相片)。所以我试图用不同的方式来印相。我首先试验比较高的反差,在保持暗调的前提下获得比较明亮的灰阶。然后,我再扩印出一幅整体影调更明亮的相片。两个版本都没有表现出我内心的感受。然后,我看回最初的版本,发现这才是我需要表达的氛围:宁静、安详而思辨,白色和浅灰没有必要出现。

一幅构思完善的高调作品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充满阳光、清爽轻快的感觉,或者是一种乐观精神。然而,有创造力的摄影师可以用相同的影调表现出忧郁感。我见过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每个摄影师都应该找到可以让自己获取成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那么低调摄影可以表现出开朗乐观的精神吗?亚当斯的《月出赫尔南德兹》充满着深暗的影调,但作品流露出光辉乐观的精神。作品的出彩之处在于闪亮的白色,以及月亮、云彩和前景小村庄的亮调。那么,内在的乐观主义可不可以在没有亮调和整体高反差的条件下表现出来呢?

通常,暗调容易表现出力量和稳定性,而有时候它会表现出悲观、神秘和忧郁的情绪。高反差会传达出光辉而充满喜剧性的氛围,而低反差则会显得平静。当然,这些说法仅仅“通常”是正确的!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可以用他们的技巧来改变常规,以这种出人意料的特征来增强效果。

很多摄影师,尤其是初学者,往往会在他们的大部分作品中过于强调高反差。丰富的黑色和闪亮的白色通常会让人们产生一种即时的正面反映,因为它们有吸引眼球的特性,但经过初次冲击后,对读者脑里对图像的内容却是一片空白。很不幸,初学者往往会受到这种第一反应的鼓舞,并继续创作反差过高、影调过暗的作品。


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我的学生在工作室里印出无缘故地过于深暗和阴沉的作品,为了营造出具有冲击力或神秘感的效果,其效果却仅仅是无缘故地过于深暗和阴沉!这对那些想成为亚当斯、韦斯顿和卡什的初学者(包括我自己)是很常见的陷阱。只有那些善于分析、足够客观、能够把他人的反应转换成自身反应的摄影师,才可以认识到,更细致的方式或许能够改善很多作品。一些影像需要低反差,而另一些则确实需要高反差。把调性和反差程度与想表现的氛围配合起来,其效果往往比起按照标准规则进行印相会好得多。

那么中间影调和中性灰呢?

它们往往是最难处理的影调,因为只要处理失当,它们会显的非常无趣。中性灰,光是名字似乎就让人忍不住打哈欠。那么我们再来想想,这样的影调也可以被称为中性银!当中性灰变成中性银,摄影师也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摄影作品的微妙和辉煌来自于影调范围。往往,中间影调只被当做是“重要的”黑色和白色的过渡元素,而被人们所忽略,但它们也可以是影像的核心。在人像作品中,中间影调可以强烈而权威地揭示出人物面孔后面的性格。人像摄影的主导影调往往不是黑色和白色,而是中间影调,它可以表现皮肤的光滑和粗糙,展示脸颊和鼻子上的每个毛孔、面部的每条曲线和每个棱角。


杰伊• 杜萨德(Jay Dusard),我多年的工作伙伴,是把中性灰转化成中性银的终极大师。从远处看,他的很多相片都会显得很克制,有时甚至显得个性模糊,不过当我们走近观察,这些丰富的影调仿佛会发出光辉。他可以让中间影调在影像中发光,无论是人像还是风景。

中间影调对风景、棚拍、静物、产品和建筑摄影,以及其他可以想到的主题也同样重要。实际上,中间影调应该最受重视,因为它们可以成为作品的死穴,也可以为作品带来最微妙的特性。你可以改变任何场景的影调,从而最有效地表达自己。你可以把图像扩印得比原始版本的演绎亮些或暗些。


相片是你的创作品你可以自由创作任何想要的作品。但一定要注意那诱人的陷阱,以防为了创造某种效果而处理过当,因为这往往会产生一种不自然的效果。跟你最忠实的感受合上拍子吧,用最适合的影调和反差传达出这些感受吧,你会用最忠实的方式创作出效果最好的摄影作品。“当中性灰变成中性银,摄影师也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以上图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摄影的艺术》一书


书号:26530
作者:[美]Bruce Barnbaum
•作者是国际摄影界公认的顶级风光与建筑大师,与摄影教育家
•本书为经典畅摄影教程《The Art of Photography》(1994)的数码升级版
•教会读者“如何掌握”技术,“如何拍出”精彩绝伦的好作品
•更完美、更易懂、更具备可读性
•全方位地向读者讲解摄影的创作技巧与艺术思想






★★★★★★★★★★☆☆☆☆☆☆☆☆☆☆

☆☆☆☆☆☆☆★★★★★★★

★★★★☆☆☆☆


Pure Black & White CLUB
【纯粹黑白】

摄影Q群:413533172
微信公众号:纯粹黑白 / PBW413533172
投稿邮箱:pureblackwhite@163.com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长按或点击右上角分享欢乐与感动




再次感谢您关注“纯粹黑白”,希望能为您带来快乐。

祝平安健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